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石墨烯智能“人工喉”或助失声者重获新“声”

发布时间:2023-03-31 13:18:03 来源: 编辑: 浏览:

  记者30日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首次将被称为“黑金”的石墨烯转换成具有“收发一体”的可穿戴智能“人工喉”(WAGT),有望帮助语言障碍者重获新“声”。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机器智能》上。

  在中国,每年有超过30万人由于意外或者癌症等疾病手术而失去声音——人类最简单最快速的通信交流方式。虽然目前有传统人工喉可以使用,但它们成本大、消耗高,对于患者来说,还存在使用麻烦、体验感差、发音模糊等问题,尤其是特有的电子机器之声,带给人一种突兀冰冷的感觉。

  “在医院调研时,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失声患者宁愿选择痛苦化疗,也要保留声带功能。”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韦雨宏表示,众多患者的心声带给他们很多触动和启发,使得他们在研究二维材料时更关注使用者的体验感,他们研发的集成AI模型,实现了高精度识别,可满足患者的情感诉求。

  据介绍,二次迭代后的石墨烯智能“人工喉”,在器件柔性可贴附、声音收发系统集成、动作监测系统、轻型可穿戴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实现了声音输入到输出的闭环,并可以通过示波器实时观测喉部运动情况。这个体积更小且功能集成更多的“人工喉”,其膜片通过导线与一个仅两平方厘米大小的微控制器相连,可以放在口袋里,配备的电池只有一个纽扣大小,简单又便捷。

  任天令表示,新一代石墨烯“人工喉”可以基本恢复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识别喉切除术患者模糊说出的日常词汇,准确率超过90%。甚至不同频率的耳语、尖叫和咳嗽都可以被其记录、编码并进行分类,“解码”出不同种类聋哑人的“语言”,经过训练后,有望让患者实现“吟诗作唱”的梦想。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99.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1月16日,国家知[详细]

2024-01-19

  寒假即将来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提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60课时或时间跨度超过90日的培训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广大学员及家长在选择参加文化[详细]

2024-01-19

  记者1月15日从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获悉,2023年,湖南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0150件、解决66275件,投诉解决率为94.4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29.3万元,其中加倍赔偿金额13.37万[详细]

2024-01-19

  “东方甄选1元购书”的“超值”余温未散,图书盲盒的低价效应趁热走俏。年节将至,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各大书店及电商为了吸引流量纷纷开起“图书盲盒”来。什么书?精装还是平装?消费者都要在下[详细]

2024-01-19

  就在上市一周年来临之际,乐华娱乐因股价波动登上热搜。1月16日,港股乐华娱乐早盘持续走低,该股一度跌近80%,报1.15港元。然而2023年1月18日这天,乐华娱乐发布公告确定了发售价为每股4.08港元。[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