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多地从制度、人才等方面出台相关法规——加强民营经济法治环境建设

发布时间:2023-04-07 15:38:01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对民营企业而言,可靠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今年以来,多地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专家认为,相关举措有利于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立法回应民企关切

  据不完全统计,安徽合肥、山东烟台、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之前已出台并正式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以立法形式推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去年12月份以来,广东广州、云南昆明、辽宁营口等地也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步伐。

  具体看,立法涵盖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制度、人才等各个方面。在创新创业上,规定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专项指标,用于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创业项目;在政商关系上,推行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在权益保护上,依法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支付民营经济组织款项情况实施审计监督。

  “各地出台的条例较好地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回应了当前民营企业的热点、重点需求。”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表示,一是强调公平竞争,在为民企保障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方面提出硬性规定;二是对民企反映强烈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行了创新性制度设计;三是注重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要明确在国家立法、规划、监管与司法活动中,民营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互惠合作、平等监管与平等保护。

  “相关条例能切实提升民企发展信心,同时也能够更好让市场要素流动起来,释放市场活力,创造市场空间,激励企业创新。”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表示。

  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创业、经营、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法律给予明确性和可预期性。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放下包袱、大胆发展。”许泽玮说。

  刘俊海认为,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于提振投资信心、降低交易成本、鼓励投资兴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涉企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颁布实施民法典,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推进营商环境专门立法,综合性行政法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推出,这是全国首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民营企业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满意度持续增强。从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看,法治环境得分自2020年以来连续3年稳居首位,显示出我国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稳步推进。

  也要看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执行还存在一定问题。刘俊海说:“总体而言,目前立法原则性强、倡导性强、可操作性弱。企业维权难、冤错案件纠偏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制度性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一些地区出台了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但缺乏配套实施细则,实践中执行弹性大、落地效果不明显。

  因此,各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的出台,重在以实实在在、可落地执行的举措为民企解难题、办实事。刘俊海建议,要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开门立法、透明立法,让民营企业家有机会建言献策,坚持问题导向,将民营企业的合理诉求客观反映到立法设计中去。

  持续加强治理效能

  专家认为,除了地方立法,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相关促进法。许泽玮认为,国家层面立法有助于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富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表示,在全国层面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有助于提升民营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民营企业家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李志起表示,从中央到地方,继续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立法工作,是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举措,也将直接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出了关于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提案,建议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较为成熟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王建沂建议,从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推动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