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相”的说法曾在互联网上盛行一时。
然而不久前,一女网友在地铁上的照片被AI“一键脱衣”造谣的事件引发热议。与这一案例中“AI脱衣”相似的,还有近年来走红网络的“AI换脸”。一些“AI换脸”App使用明星的图片制作换脸照片甚至是视频进行推广,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纠纷。“有图有真相”在恶意AI换脸换装面前,可能正在成为历史。
如何防范恶意AI换脸换装?记者于4月4日采访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陶盈。
合理使用AI换脸换装可提高生产效率
AI换脸换装的实现,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中的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其中,计算机视觉技术主要通过分析面部特征来实现人脸或衣物的识别与替换;人工智能技术则被用于提高人脸或衣物的匹配度与真实感,使得换脸换装的效果更加自然流畅。
“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具有AI换脸换装功能的App。”陶盈介绍,“利用这些App,用户仅需一张照片就能实现换脸换装,操作起来难度并不高。”
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AI换脸换装在影视剪辑、广告设计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大大减少相关图片或视频内容的生产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
但正如前述案例,AI换脸换装也很容易被滥用,进而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伪造、丑化、污损他人的个人形象或是生成不雅图片,不仅可能侵害自然人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人格权益,还有可能侵犯原照片、视频作者的著作权等财产权益,甚至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诈骗等相关刑事犯罪。”陶盈说,“此外,恶意AI换脸换装可以让犯罪分子将自己的面孔或身份信息伪装成其他人,从而更加轻易地进行各种犯罪活动。”
多手段助力打击恶意AI换脸换装
“我们应该加强技术研发与监管,强化发布平台的审查义务,防范和治理恶意AI换脸换装。”陶盈表示。
“首先,我们应该严厉打击通过恶意AI换脸换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强化技术开发者与应用者的法律观念和社会责任。”陶盈表示,在进行AI换脸换装之前,首先应该征得被换脸换装者的同意,确保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其次,发布图片或视频的平台应该承担起实质审查的义务,避免具有明显恶意的内容发布。”陶盈说,“平台还应当要求内容创作者实名认证,监督内容创作者标明‘此视频为AI合成’等标识,以免误导公众。”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部分网络视频平台已经实现了对于AI合成的标识。
“再次,监管部门应当严厉打击相关黑色产业链,对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铲除恶意换脸换装的滋生土壤。”陶盈表示,“此外,通过加强人脸识别和深度学习算法的研究,提高人脸检测和分割的准确率,也有助于防范治理恶意AI换脸换装。”
“我们应该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宣传,增强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陶盈说,“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加强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意识,避免泄露敏感隐私照片以让他人有机可乘。”
据悉,目前法院已经有多起涉及恶意AI换脸换装侵害他人肖像权的判决,近期的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也对相关滥用科技的互联网不法行为进行了系列打击。“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我们应该加大对恶意AI换脸换装的防范治理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陶盈表示。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