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图书日,中国国家图书馆颁发2023年度图书文津奖。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著作《四时工巧:乡土中国寻美》获文津图书奖。该书于202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一年四季的时间维度梳理传统民间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在历史呈现中融入文化思考。
图书出版后,相关评价指出:“作者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汉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村寨的一草一木、一坛一罐都有详细的追踪和民俗学考察。全书按四季分类,将乡土中国常见或不常见的农具、布料、瓶罐、窗户等加以描摹和记录,结合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绘制了一幅包含着民俗、民风、民情的民间文化画卷,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民间社会的多姿多彩,以及乡土中国的文化形态、艺术形态和生活形态,为弘扬传统文化、记住中国人共同的乡愁保存了一份充满了美感的田野调查实录”。
相关书讯推荐指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充满智慧,一件农具、一尺布料、一个瓶罐、一扇窗户都是人们在世代生活经验的传承和总结中凝结而出的成果。传承民艺之美是传承以饮食之美、器具之美、技艺之美、造物之美,是在回归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生活文化”。
潘鲁生就该书出版表示,回想二十多年前,我们跳脱剪纸、刺绣、印染,玩具等具体的民间艺术品类和一事一物等作品和物件儿,把调查研究的范围拓展到生产的工具、生活的用品、出行的车马、居住的宅院,从艺术的体系中走出来,去观照现实的生产生活,研究相依相存的文化生态,不只是研究视野与方法的迁移和拓展,也不只是从艺术学到艺术人类学的交叉和拓展,更是回归民间造物艺术之本元的寻根溯源之旅,是回答艺术之于民众、艺术之于生活的本质问题,也是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回望驻足、守护传承,尽一种本分和使命。
潘鲁生指出,《四时工巧》从自然的节律、人生的节点出发,进行时间线索上对工艺生活的再一次认识和思考。正如“历”和“史”在现代汉语和学科体系中合而为“历史”,也有天文历法、时间序列中的史的认知、评述、研究之维度。对于民艺这种生活的艺术而言,时令节律里包含的是自然物产的生长荣枯和人生重要节点以及日常的风俗与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社会发展,科技变革,生活方式中的衣食住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那么,昼与夜、寒与暑、生与老则是永恒的节律,在变与不变之中,可以体会得更深更真。
供稿单位:学院办公室、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校审:王伟杰
复审:石龙潭
终审:韩文涛、李广福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