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打击仿冒“得物包装”案入选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3-04-26 22:32:19 来源: 编辑: 浏览:

  “经常能在网店看到十几元一套卖假的‘得物防伪套件’,或者是路边小店里,200元假耐克鞋上挂着仿冒的‘得物防伪扣’,甚至光假冒的得物包装盒和胶带都有多个版本,我们都觉得很气愤。”得物老用户小严说,“不知情的用户,收到这些带着假包装的商品时,还真以为这些商品是从得物售出的。其实,这些消费者,包括得物平台本身,都是制假售假商的受害者。”不过,这些制售“仿冒得物包装”的不法分子,如今将为其犯罪行为付出代价,面临从重量刑、从严判罚,直至追偿。

  4月20日,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公布,曾广受社会关注的林超敏等人制售假冒得物App“防伪套件”案,入选十大案例之一。该案不仅是上海警方破获的首例平台包装标识被侵权案,也是司法层面在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典型案例,案件突破了以往商标侵权追偿难以定性裁量的难点,对严厉打击新型知识产权犯罪提供了定性和量刑的标准。


(图:媒体对“仿冒得物”包装案进行报道)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王迁表示,“(本案)不仅在理论上明晰了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定性量刑的争议,而且在实践中对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提供了典型。将有利于有效预防和遏制假冒注册商标犯罪行为的发生,更好地促进构建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浙江省数字法治研究会副会长高艳东表示,针对得物App等提供“查验鉴别”创新服务的电商平台,对其进行的保护具有突破性和开创性。消费者基于信任选择了得物App,其服务包装背后,是具有能证明商品来源与商品品质的服务价值。“保护服务商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我国严厉精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有利于维护服务行业公平竞争机制,优化民营企业发展所需的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法律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企业在模式创新及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要匹配,才能充分激活企业的创新精神,更好的繁荣社会主义市场数字经济。”

  仿冒“防伪套件”案立下判罚标准,上海树立新型知识产权保障的典型案例

  这一上海十大案例缘起2020年。某视频平台账号,声称拥有大量假冒品牌潮鞋,同时以仿冒“得物防伪包装”声称能“过毒”。上海警方在收到得物收集的线索后展开深度研判。该年年末,上海公安网安总队、经侦总队、虹口公安分局成立联合专案组,出动跨省警员共100余名,一举摧毁了以莆田林氏三兄弟为核心的制造、销售假冒得物鉴别包装的庞大犯罪团伙,共抓捕嫌疑人16名,查处17个非法网站,捣毁各类办公、制造厂、仓储等犯罪窝点17处,查获假冒四件套相关物料共计130万余件。整个犯罪链路,核心成员、上下游销售链路多名主犯无一漏网。

  这起假冒得物App“防伪套件”案随后被移送至司法机关。被告人因构成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三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违法所得予以追缴,查获的假冒包装套件均予以没收。一审判决后,部分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后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根据专家对于此案的解读,依照《刑法》对于相关罪行的量刑界定,本案中的部分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最高达三年六个月,对照属“情节特别严重”处理。


(图:警方查获犯罪现场,法院刑事判决书)

  刑事判决生效后,得物就服务商标侵权对林超敏等人进一步发起了民事诉讼进行损失追偿,虹口检察院对此案予以支持起诉。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新型知识产权案例中,一些新问题应该如何界定需要突破传统思维。例如,不像品牌商品,平台服务商标标识并不会作为商品在市场上销售流通,正如上海杨浦检察院检察官罗宾认为:“以前是品牌被仿冒,现在平台被仿冒,是因为得物App‘先鉴别,后发货’模式保障消费者安心买到正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信任关系,因此涉案商标承载的是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和信任。”

  健全法律机制,保障创新实干、创造价值的民营企业,上海交出了新答卷

  在“仿冒得物包装”案这类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上,上海刑事司法形成合围打击。就在近日,一对#90后夫妻假造30万得物防伪扣判刑3年#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团伙制造并通过多家线上店铺对外销售假冒得物“防伪包装”共计30余万个。对此犯罪行为,杨浦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黄莺认为,“这严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亦会严重损害‘先鉴别,后发货’的新型购物平台所建立起来的商品口碑及商业信誉,应予以严厉打击。”杨浦法院当场宣布判决2名被告人获刑三年。

  上海刑事司法形成合力打击,并厘清更清晰的惩治标准,背后是上海对于新型平台服务价值的重视,对提供价值的民营企业完善更健全的法律保障,从保障消费者、企业权益,社会多方沉淀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在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看来,得物平台的查验鉴别服务,以及基于此的得物鉴别证书、防伪扣等包装,均具有保障用户正品消费服务的“服务价值”象征。“得物包装”承载的是中国年轻消费者对于品质的需求和信任。“这种正品认证和品质保障,在当下,对于提升消费信心,尤为重要;这种线上消费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也可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消费的提质扩容,并助益整个社会品质消费环境的提升。”


   (图:得物App官方查验鉴别中心)

  面对以得物App为代表的新型平台所创造的服务价值,对其知识产权的保障,则需要有更具适应性的法律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明确将服务商标纳入刑事保护的范畴,给予服务商标权利人除民事、行政手段外更为强有力的保护措施,使其享受与商品商标权利人同等的刑事保护。今年两会期间,国家也明确提出了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民营经济领域法律保护机制。

  因此,在业内看来,对于侵权得物防伪套件的持续打击行动,正是助力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次生动实践。高艳东表示,针对得物App等新兴的提供创新服务的在线市场服务平台,通过肯定其服务商标权益,保护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视服务商标的保护,对服务行业的发展,商品市场的繁荣,都具有多重意义。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99.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1月16日,国家知[详细]

2024-01-19

  寒假即将来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提示,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60课时或时间跨度超过90日的培训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广大学员及家长在选择参加文化[详细]

2024-01-19

  记者1月15日从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获悉,2023年,湖南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0150件、解决66275件,投诉解决率为94.4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29.3万元,其中加倍赔偿金额13.37万[详细]

2024-01-19

  “东方甄选1元购书”的“超值”余温未散,图书盲盒的低价效应趁热走俏。年节将至,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各大书店及电商为了吸引流量纷纷开起“图书盲盒”来。什么书?精装还是平装?消费者都要在下[详细]

2024-01-19

  就在上市一周年来临之际,乐华娱乐因股价波动登上热搜。1月16日,港股乐华娱乐早盘持续走低,该股一度跌近80%,报1.15港元。然而2023年1月18日这天,乐华娱乐发布公告确定了发售价为每股4.08港元。[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