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农业农村正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 农业投资不能南辕北辙

发布时间:2023-05-02 17:31:43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农业农村正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25亿元,同比增长0.5%。农业农村部预计,未来5年到10年,农业农村投资需求近15万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农业农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资金支持。2020年以来,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滑。2020年增速为19.5%,2021年为9.1%,2022年为0.2%。这既有新冠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也显示出农业农村吸引投资的迫切性。现在城市建设得差不多了,但是乡村需要建、应该建的还有很多。去年以来,中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对基础产业拉动很大。据测算,改造1亩设施大棚就可拉动钢材消费近2吨、水泥0.5吨。

  民间投资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头。从过去的脱贫攻坚到如今的乡村振兴,从城乡一体化到工农一体化,社会资本的投资潜力是巨大的。传统农业由于周期长、风险大、效益低,很难吸引较大规模的社会资本进入。然而,我国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乡村更是蕴含着无限机会。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工业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产品始终是消费者的硬需求。不同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虽然投入大,但对技术、管理、人才等要素的带动能力更强,单位面积或劳动力经营效益更高。

  不过,有的农业农村投资明显没投到点上,甚至南辕北辙。毋庸讳言,资本的逐利性和短视性使得一些项目到农村“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有些地方把农业大棚搞成了乡村别墅,触碰了耕地红线,影响了粮食安全;有的项目流转土地后却不经营,只为牟取政府涉农补助和项目扶持资金;有的资本片面追求利润,竭泽而渔,影响了生态环境,破坏了乡村肌理。这既损害了农民利益,也给农村留下隐患。可见,农业农村投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要避免过度逐利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直以来,农业农村投资的资金供给方和项目需求方信息严重不对称,一面是大量社会资本闲置,难以找到好的投资渠道;一面是农业农村关键环节领域亟待突破,却苦于资金不足。其实,乡村需求和资本投入之间,完全可以找到最大同心圆,即“投资点”。所谓“投资点”,就是乡村振兴真正需要的投资,是能保障农产品供给的投资,是能带动农民增收的投资,是保护乡村生态的投资,是彰显乡村价值的投资。

  “投到点上”,意味着社会资本要遵循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律。仅靠情怀感召或奔着补贴,不了解市场风险,盲目上规模,就难免有经营风险。急功近利,想挣快钱,投资“三农”绝非上策。唯利是图,触碰红线,搞耕地“非农化”,也将得不偿失。要健全财政金融和社会投入联动机制,引导更多资金投向高标准农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现代设施农业等迫切需要资本且资本也有所长的“三农”重点领域,既让资本获得合理回报,也能形成投资拉动效应。

  各地不妨把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重点产业和领域展示出来,既展示投资空间,又提供参考指引,并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投资活力。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为农村资源市场化创造条件。要鼓励社会资本根据各地实际和自身禀赋,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租赁等途径,采取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稳妥有序投入乡村振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