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杨长湧:把握外贸发展“形”与“势”

发布时间:2023-06-19 13:46:10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恢复好转但内生动力还不强,外贸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动力和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态势受到各方关注。目前看,既要把握“形”,辩证看待外贸运行中的成绩和问题,精准剖析背后原因,又要把握“势”,厘清决定外贸发展的那些根本性、长期性因素,不为一时的波动起伏所惑所惧,坚定不移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形”看,当前外贸运行有“忧”更有“喜”。“忧”的是,5月份单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明显放缓,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但这是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疲弱、全球商品价格低位徘徊以及基数效应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否会成为持续性压力尚待观察。“喜”的是,我国外贸已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贸易主体、贸易商品、贸易伙伴等方面的结构优化深入推进。特别是,前5个月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长13.2%,与东盟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表现亮眼,其中汽车出口增长124.1%,成为我国出口主要动力之一。

  从“势”看,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变,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逆流但深入发展的大势没有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外贸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变,要对我国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坚定信心。

  外贸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一是产业。制造业是外贸发展的底层支撑。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强,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已形成一整套包括金融、信保、物流、货代等的外贸服务体系,能够有效支持外贸专业化发展。二是市场。从出口看,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深耕,我国外贸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商业联系和营销网络,“中国商品”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信誉和市场认可度。从进口看,我国内需潜力持续激发,通过举办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等国家级展会,与全球分享市场机遇,扩大进口空间广阔。三是规则。对内,我国形成有力有效的稳外贸政策体系,通过降关税、深化通关改革等,持续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不断降低外贸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对外,我国积极推动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比如,2022年1月份RCEP正式生效以来,给我国外贸带来的红利正加速释放。今年前4个月,我国与RCEP其他成员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比重达30.9%。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大势没有变。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虽然抬头,但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其大方向不会根本逆转。特别是在一些发达经济体实施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政策时,发展中国家开放合作的意愿和行动明显增强。2022年11月份举办的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2008年至2020年,发达经济体开放指数下降了5.9%,发展中经济体开放指数却提高了4.4%,“一带一路”经济体开放指数提高了5%。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大力量,沿线国家成为我国扩大外贸合作的潜力所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外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当前,IT、汽车等传统全球价值链已经比较成熟,而能够进行模块化分工的新兴产业价值链尚未出现,传统货物贸易动能减弱。但在数字技术推动下,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增长,成为国际贸易的一大亮点。WTO报告曾估计,2026年全球跨境电商B2C贸易额将增至4.8万亿美元。我国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居于国际第一方阵,跨境电商、海外仓等蓬勃发展,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11万亿元,在全球挺立潮头。展望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我国在贸易数字化方面积累的技术、企业、产业、国际网络等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将迎来更多机遇,成为我国外贸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杨长湧)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