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经过疫情的残酷洗礼,人们对于居住的城市不再大肆“出逃”,开始在城市中穿梭,与城市进行对话,用“城市漫游”的方式来重新认识这座城市,寻觅当初爱上这座城的理由。
这个时代的叙事,被新冠疫情分割成“疫情前”和“疫情后”,旅游消费的特征也表现出泾渭分明的界限。
疫情前,好像人人都有一颗躁动的心,恨不得分分钟逃离“城市”,投入到大自然的治愈怀抱;疫情后,人人自危,严防死守,坚决拥护“非必要不出行”的防疫政策。“逃离”变成了“坚守”,这是一种责任。
经过疫情的残酷洗礼,人们对于居住的城市不再大肆“出逃”,开始在城市中穿梭,与城市进行对话,用“城市漫游”的方式来重新认识这座城市,寻觅当初爱上这座城的理由。
在小红书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中,“城市漫游”让人们重新认识城市,解锁消费新场景。对于触觉敏锐的旅游目的地而言,北京、山东等地已经将“城市漫游”列入2022年促进文化旅游休闲的行动方案。
城市漫游:失重生活后的朝圣之旅
“城市漫游”——City Walk,这个概念最早来自英国伦敦,人们用行走来品味城市特色和文化。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最有名的城市漫游者之一,她经常徒步探索街道,以此获得写作灵感和乐趣。
“城市漫游”是最近几年开始在国内流行并迅速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以旅游视角延伸到熟悉的城市街道、名胜古迹、文创商圈,让参与者了解城市的变迁、历史与文化,时尚与创新,成为一种人文旅游化的城市新生活方式。
尤其疫情后,经历隔离和难以远行的人们,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城市,开始走出家门,走上街道,走进景区,以漫游者的身份,去体验“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当在搜索框输入“SKP-S”这几个字母,词条明确给出指引“北京的旅游景点”。从一座位于北京国贸商圈的主题购物商场到代表城市旅游的观光景点,两者巧妙链接的是现代社交生活与“城市漫游”方式的开启。
北京SKP-S在疫情爆发前夕开业,不但没有被疫情打倒,反而2020年整个SKP销售额达到177亿,问鼎全球“店王”,2021年销售额也高达240亿,这其中SKP-S的“沉浸式购物”的力量不容小窥。整个SKP-S以“数字-模拟 未来”为主题,以火星元素贯穿,未来感十足。
当你以城市漫游者的身份走进这座购物中心,每一层每一个空间都值得“深度游”。“未来农场”、“企鹅魔镜”等艺术装置,加上T-10文化艺术空间各类展览,将整个商场打造成艺术与潮流的“殿堂”,无论是购物还是拍照打卡,都是城市中最好的选择。
疫情之下,出游受阻,人们对城市的情感由从“逃离”到“回归”,使得“城市漫游”再度兴起,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逃离:追求“诗和远方”
疫情前,人们好像有一个通病,并不喜欢游览自己当下的生活空间。就像北京人不去王府井,西安人不去回民街,成都人不去宽窄巷子。凡是有旅游出行的打算,第一个想法便是去“别处”走走看看,“逃离”当下生活的城市。
“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大部分人的生活向往,希望抛开烦恼、远离喧嚣,背上行囊,来一场诗和远方的出走,期待邂逅“小确幸”。
“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各种文艺范儿的词句给了人们出行的理由和冲动。电影《后会无期》、《心花怒放》,小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属于“逃离”系,或多或少影响了当时人们的心态。
去云南,苍山洱海,浪漫多情;去三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去西北,戈壁雪山,壮美神秘。这些,都是人们一直向往的“诗和远方”。
据国家统计局核算,中国国内游客总数由2015年的39.9亿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60.06亿人次。这场流动的盛宴,以旅游之名,为人们提供了一份份“逃离计划”,踏上“诗和远方”的梦想田野。
“逃离”,不外乎三种形式。
从一座城“逃离”到另一座城。当人们身处某地太久,每天两点一线,路上的风景已经陈旧,行人面色已经麻木,对昼夜不停歇的灯红酒绿已经免疫,人们时刻准备“逃离”,需要更换一个新鲜的城市,短暂性地体验和感悟另一座城市的生活。
从城市到乡村,从乡村到城市的相互“逃离”。繁忙的都市人,从早晚高峰的地铁到一日三餐的外卖,从开不完的会议到深夜的PPT ,日复一日的工作让你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让你厌了。回归到大自然中,呼吸没有焦虑的空气,远离无线覆盖的范围,听听鸟语花香,寻觅一方静谧,唤醒灵魂深处的激情。同时,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也在“逃离”,他们逃离乡村安逸的生活,向往城市,希望得到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实现自我价值。
乡村向往繁华都市,小城向往国际大都市,城市又向往安宁的乡村,“逃离”当下的生活空间,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在固定的环境里会“日久生厌”,疲惫、烦躁会如影随形,需要一个新的空间,体验新事物,激发新灵感,重新发现美好。但这些,都是短暂的停留,伴随着五一、国庆等假期的结束,“逃离”的人们终是要回归。在“逃离”过程中,不断更新自我,找回初心,才是“逃离”的终极目标。
回归:城市漫游,发现身边美趣
在疫情的常态和诸多不确定下,人们的生活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本躁动的心也逐渐安静,不再想着如何出逃,而是思考着如何在疫情下过的更有意义。
疫情初期,全国人民居家生活,全民自发开展了“美食大赛”和“短视频大赛”,短视频一时风光无限,坐拥风口。当复工复产后,一时兴起的“热门”逐渐变冷,人们开始回归,在大灾难面前开始反思,于是纷纷走出家门,重现寻找属于自己的城,重新发觉爱上这座城的理由。
在疫情大环境的影响下,长线游、跨省游风险重重,“周边游”一跃成为主打。马蜂窝数据显示,与2020年相⽐,2021年1月到7月“周边游”消费⼒持续增⻓,搜索热度较上年同⽐增⻓258%,这是一组有力量的数字,证明“城市漫游”开始回归,成为疫情常态下,人们休闲出行的首选。
“城市漫游”首先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兴起,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文化底蕴,都相对丰富,给城市漫游者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与二三线城市一起,开始进行“城市更新”,将现有城市休闲资源升级、创新,以满足广大人民“城市漫游”的休闲需求。
“夜经济”让城市重新散发出久违的烟火气,成为“城市漫游”中必不可少的目的地。上海的人民广场、南京的新街口、成都的春熙路,这些国内知名的商业街区,它们不仅是城市的坐标,更是城市的魅力所在。近年来,新兴的商业街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宽厚里”作为济南商业街区的一张名片,是城市漫游者必去的打卡地。
“宽厚里”,是在济南四大名街“宽厚所街”基础上新建而成,既保留了老济南的特色,又融入了新时代的元素,成为商业、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情景式消费街区。青石板路、黛色砖瓦、木棂门窗,倾诉着老街的历史;草包包子、燕喜堂、会仙楼饭庄等老字号鲁菜馆,店铺外悬挂的幌子、门侧的楹联,仿佛穿越了时空;弘春美斋非遗油旋店、非遗糖画、宏济堂的阿胶文化等等,让你与非遗同在。如今“宽厚里”已经是网红打卡地,汇聚民俗生活体验、特色餐饮、娱乐休闲、公益博览、情景再现等业态。承载着老济南人的记忆,延续着老济南的风情,并重新定义了济南的气质。
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城市文化地标之一,以“创意”“艺术”“文化”“个性”等特质吸引着大众视野,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出行的目的地。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创意园、深圳华侨城等,都是在工厂遗址基础上改造升级,华丽变身,实现了创意融合生活、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模式。
济南作为中国近代工业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有丰富的工业遗存。为了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很多老厂完成了“文化转身”。山东省造纸总厂改造成1908鲁丰创意园、济南变压器集团厂房改造成红场·1952文化产业园、济南啤酒厂厂房改造成D17文化创意产业园。每个产业园都保留着自己的建筑特色和年代记忆,与造型各异的现代工作室形成视觉碰撞,在这里漫游,可以看见长满青苔的红砖,看到锈迹斑斑的旧设备。游走于老厂房之间,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面对越来越多的城市漫游者,“城市休闲”、“周边游”、“乡村度假”已成为出行热门,稳坐“C位”。历史文化、美食探店、古建古村、民族特色、潮流艺术展览成为“城市漫游”最青睐的主题。当下,“品质化”、“多元化”是城市休闲资源更新升级重点,以满足当下消费者的深度体验感,和不同年龄层的个体需求。
“城市漫游”开启了认识一座城市的微视角,它与城市名片形成互补,使城市形象与文化展现更加丰富立体。是人们进一步认识城市、了解城市、融入城市的开始,以及对城市更深厚的情感表达与思想寄托,这就是“城市漫游”的意义。
(作者:赵微 系孙小荣工作室产业观察员)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7-31
2024-07-31
2024-07-31
2024-05-13
2024-05-02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