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北京冬残奥会接近尾声,结束赛程的各国残奥运动员开始陆续返程。在冬残奥村、在各个场馆,人们看到的是一次次击肘告别、听到的是一声声再见,依依惜别的场景让人动容。大家说,留恋的不仅是赛场的拼搏,更有赛场外一份份温暖的记忆。
捷克残奥冰球队准备启程,队员们给志愿者送上签名的球衣、球帽,还有球队的徽章。临近离别时刻,大家仍久久不想上车。
捷克残奥冰球队经理 克拉科维科瓦:真的不想说再见,我们所有的队员在这里都度过了一段特别棒的时光。所有志愿者给了我们最棒的服务,最棒的支持,最棒的陪伴,我们在这里有着家一样的感觉。
几天前,捷克队的瓦茨拉夫·赫奇科在冬残奥赛场迎来27岁的生日,刚刚走下赛场,更衣室的走廊内就响起了志愿者们唱起的生日歌,还有用冰球堆起的蛋糕造型,“雪容融”送来的祝福。
捷克残奥冰球队运动员 瓦茨拉夫·赫奇科:此生第一次受到这样的礼遇,非常兴奋。我会记一辈子,谢谢你们,能来中国很开心。
贴心的细节,还不仅如此。薯片要原味、饮料要无糖,在冬奥村、在各个场馆的运动员配餐间的墙上,每个队伍的喜好被清清楚楚记在了一张张便签条上。
克罗地亚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 约瑟普·齐马:这里非常好,无论是冬奥村,还是周边的环境都非常不错。赛道也非常好,我在未来会怀念这里,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再回到这儿,在这个赛道上再滑几次。
本届冬残奥会共有9000多名志愿者提供赛事、交通、媒体等保障服务,他们为世界留下温暖与精彩。
加拿大残奥冬季两项运动员 布里塔妮·赫达克 :每个人都为相同的目标在奋斗,看到不同国家的人聚在一起,每个人都尽力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也看到了更多的竞争对手,这是冬残奥精神的体现。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3-08
2024-02-29
2024-02-18
2024-02-07
2024-02-06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