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交通大学举办首届绿氢产融发展论坛,并成立绿氢产融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任丁文江,原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等出席论坛,200余位“绿氢”领域知名专家和学者聚在一起畅论“绿氢”未来发展前景。
大会现场。上海交大供图
氢能被誉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但目前全球氢气产量的95%以上是“灰氢”,它通过化石能源、工业副产品等生产,生产时会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等)制取的氢气,其碳排放可以达到“净零”。绿氢产融研究旨在聚焦氢能,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绿氢领域的科学研究优势,通过产融结合和产教融合,形成绿氢产业发展的智库,最终构建全球绿氢产融创新解决方案。为此上海交大成立了绿氢产融研究中心,该中心由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联合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新疆新能源集团等机构联合发起。
原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在论坛上说,绿氢是未来新型能源体系的枢纽,“希望企业在产学研融用平台上,提升企业绿色转型能力和绿色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宋雪枫分析了绿氢产业创新与投融资机会。他介绍,申能的氢能业务正在不断创新,与上海交大科研团队的合作成果丰硕,“能源转型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投融资机会,金融行业通过为高碳经济活动向低碳转型提供融资,在保证产能和实体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最终实现对绿色金融的有效补位”。
图为绿氢产融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现场。上海交大供图。
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易培云认为,未来“碳税”或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统筹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打通“源-网-荷-储”关键环节,逐步实现能源转型。“而氢能正是能源转型的纽带,必将成为我国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氢能行业将是另一个“万亿级赛道”。
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终身教育学院院长、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胡洁从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设计创新四个维度,给出了“绿氢板块”院长工程的规划。他提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绿氢领域的研究优势,汇聚绿氢供给侧与需求侧全链条资源平台,打造东西部新能源产业融合中心,形成绿氢产业发展的智库,最终构建全球绿氢产融创新解决方案。
绿氢产融研究中心战略合作单位签约仪式也同时举行。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对绿氢产融高度重视,未来该校将利用绿氢产融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在氢能人才培养和氢能产业发展创新中,积极发挥高校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大作用。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