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扫一扫”成生活“必选项”? 别让扫码成负担

发布时间:2023-11-20 15:34:48 来源: 编辑: 浏览:

  别让“扫码”成负担(百姓关注)

  扫码点餐、扫码排队、扫码开门……如今,二维码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拿出手机“扫一扫”也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习惯。不过,随着应用场景增多,本该是方便快捷的“扫码”,却在有些时候变为一种负担,给个人生活带来困扰。

  “有一次去某快餐店点餐,我只想买一个冰淇淋,可服务员站在那里并不忙也不给点,反复要求我自己扫码点餐。我觉得非常不合理。”网友赵先生说,在餐饮行业,扫码才能点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似乎扫码成了餐厅饭店的强制性要求。

  和赵先生一样,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有不少网友表示都遇到过强制扫码。网友方女士说:“越来越多的地方要扫码才提供服务,参观买票要扫码、去银行办业务要扫码、停车缴费要扫码,甚至回家进出单元门也要扫码。如果拒绝扫码,要么遭受冷遇,要么干脆办不了业务,无法享受服务。”方女士说,什么时候扫码变成了生活的“必选项”?

  频繁出现的扫码为何被人诟病?一方面,扫码有时并不是在给使用者做“减法”,反而是做“加法”,增加使用成本。“以前去窗口办事,只要点一下自助机取号即可。可现在强制要求扫码,有的要打开小程序,有的要求关注公众号,还有的要跳转多个页面,程序繁琐,浪费时间。”江西九江市的马先生说。还有读者认为:“是否扫码,应当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如果不扫码就不提供服务,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这样的扫码要求,无论便利与否,都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

  另一方面,一些扫码行为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在使用手机扫码后,有的会跳转到“关注”“注册会员”或“快捷登录”等页面,需要消费者授权才能进行下一步,而索取的个人信息包括昵称、姓名、电话等,有的还要提供身份证号、住址等敏感信息。河南漯河市张先生反映:“不知不觉,我关注了一堆公众号,总被推送各种广告和垃圾信息。”

  “商家在未明确告知或未取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超限收集个人信息,本身就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公平选择权以及个人信息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审姚佳认为,“商家在存储或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时,如果发生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则可能会利用这些个人信息从事诈骗活动,造成更大损失。一旦信息被大量泄露,还可能会造成数据安全事件。”

  为什么商家会要求消费者强制扫码?有利可图是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扫码可帮助商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借助扫码,商家还能采集相关信息数据,精准地为用户画像,推送更符合用户习惯和需要的广告,甚至还有商家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卖出去,谋求非法利益。此外,扫码系统本身也是一种商业推广。“很多二维码的背后都有一整套系统,设计和推广应用这些系统都是商业行为,都有商业利益在其中,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要求人们扫码。”上海市读者徐女士说。

  强制扫码是否合理?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怡律师提醒,强制关注、过度采集信息等乱象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在遇到要求扫码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询问扫码的目的和必要性。如果对方无法合理解释或提供必要的理由,消费者可拒绝扫码并寻求其他方式进行服务或购买。如果因为扫码使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消费者可以向相关机构投诉或寻求法律咨询来维护自身权益。”刘怡说。

  专家表示,规范扫码服务,应当旨在既给商家或单位提供便利,又能够提升用户体验,这样才能保证二维码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双赢”。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众的选择权,商家或个人不得要求强制扫码才能享受相关服务。同时,畅通监督举报和纠纷调解渠道,规范商家扫码服务行为。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管,加强涉个人信息黑灰产业链治理,避免人们因扫码而产生信息泄露等问题。

  (人民日报 赵兵 施云娟)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6日上午,江苏省民政厅发布关于取缔“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学会”的公告。经查明,“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学会”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详细]

2024-01-19

  秋实  最近,号称“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上了热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种“恢复”方法,调查显示,这类视频绝大多数都是伪科普。这些严重误导公众的内容为何能在互联网上畅行无阻[详细]

2024-01-19

  据封面新闻报道,近日,有四川省宜宾市市民称,叙州区柏溪街道一道文化墙主题浮雕以白色字体搭配黑色祥云等图案,整个风格“像灵堂”,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处理。叙州区委宣传部对此回应称,因“审美不一[详细]

2024-01-19

  “这样的宝藏博主,我为什么现在才发现!”近日,一条华丽大气的“龙年战袍”马面裙视频让更多人认识了年轻的汉服设计师刘雯悦。作为一位00后女孩,她对汉服有着“年轻”的理解,乐于与网友分享自己的[详细]

2024-01-19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邵萌) 近日,#老伯看不懂英文误入女厕被指非礼#登上热搜,当事人反映,由于商场厕所标识为英文和图案,他误进女厕被指责。据媒体报道,商场随即道歉并进行了优化整改。  尽管[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