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中央金融委员会首次公开发声 这些重要信息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23-11-23 14:37:09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11月20日,中央金融委员会召开会议。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举行之后,中央金融委员会这个新成立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首次对外公开发声,传递的重要信息值得关注。

  首先,发出动员令。

  10月底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将金融工作上升到更高战略高度。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事业稳健前行,具备由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良好基础,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任重而道远,对金融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深刻认识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此次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提出明确要求,旨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凝聚信心、汇聚力量。可以说,这次会议发出了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动员令。

  其次,明确任务书。

  透过会议新闻稿,一个重要信息值得关注:“会议审议通过了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下来,金融系统怎么落实?阶段性目标是什么?哪些需要重点推进、优先完成?这些需要从中央层面统筹安排、系统推进,确保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尽管会议没有对外披露具体方案,但通过新闻稿也可窥见一二,了解下一步的关注重点和工作思路。

  ——“抓紧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

  此次会议强调,“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近年来,我国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相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还不够发达,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金融市场广度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需提高。

  “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会议的这些部署,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一脉相承,明确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方向。

  会议同时要求,“抓紧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和工作举措”,可以说是,方向明、任务清、行动快,预计未来将有一系列具体举措落地,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入这些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

  ——“压紧压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此次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明确要求,“压紧压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

  防范化解、有效处置金融风险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到责任清晰、分工明确,依法合规压实各方风险处置责任。“压紧压实”,抓住了风险处置中的关键,对风险处置责任的要求更加务实、具体。

  金融风险处置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明确方向,也要注重方法。

  “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在持续加大存量风险化解力度的同时,强化源头管控,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完善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此次会议的这些提法,强调了“协同”和“联动”,注重存量化解和源头防控“两手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目的就是“共同把防范化解风险任务抓实抓好”。

  ——“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方案明确,重在落实。

  会议要求,“按照分工方案要求严格履职尽责,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当前,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见一斑。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会议强调,“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会议强调,“强化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金融领域专业性强、复杂程度高、牵涉利益大,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增强金融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本领,为金融改革发展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体来看,此次中央金融委员会会议,突出一个“实”字,强调具体措施,注重实际效果。可以期待,接下来,将有一系列务实举措陆续出台,推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见效,推动党中央擘画的金融发展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