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强韧汽车产业链 链博会畅通国际合作聚焦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30 08:54:01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北京举办。此次展会设置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五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展区。

  11月29日,《证券日报》记者来到链博会智能汽车链展馆,这里展示了从汽车核心原材料、关键元器件,到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网联设备,再到纯电动、混合动力、增程式电动的各类车型整车产品和服务,覆盖汽车产业全生命周期。

  “智能汽车链展馆与以往的车展不同,更多聚焦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和关键环节的技术及产品,全面展示了智能汽车发展情况。”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汽车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张业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更为生动、真实、全面地展现了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为供应链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加便捷、广阔的平台。

  为国际合作提供机遇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博览会,链博会为全球企业提供世界级专业平台,以充分展示自身实力和最佳实践,并为加强整个供应链的国际合作提供机遇。

  “特斯拉是全球供应链融合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建立安全稳定、畅通高效、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供链体系。”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链博会“智车新时代,产业新格局”专题论坛上,特斯拉公司制造副总裁宋钢介绍,在上海超级工厂动工之前,特斯拉就已经与一批本土供应商伙伴建立深度合作,进而让上海超级工厂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交付的行业奇迹,跑出中国速度、特斯拉速度。目前,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不到40秒就能下线一台车。

  近些年,中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逐步提升,发展至今占比已超过30%。“中国凭借着在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以及消费者对于智能化技术的高接受度,进一步加速了智能汽车供应链的重构。”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博世本身作为汽车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始终长期坚持本土化战略,持续增强在华研发和生产实力。

  陈玉东表示,面向中国汽车市场在智能化、电气化上领先的发展趋势,博世积极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以及将新技术率先投入本土市场。在本届链博会,博世展出了由本土团队打造的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投入量产。

  展示绿色低碳领域成果

  绿色可持续是汽车供应链上下游的共同发展目标,在链博会现场,多家企业展示了其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成果。

  大连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史国栋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的陶瓷铝晶种是新一代铝材,添加到铝制品中,可以大幅提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延伸率,主要应用于车轮、转向节、卡钳等车辆的结构件轻量化。

  史国栋说,“我们携手下游零部件厂家和车企,共同展示了产品的应用场景和效果。我们还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研发高性能铝合金及复合材料,在实现轻量化低碳效果的同时,也具有高强、高韧、耐高温等特殊性能。”

  作为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力拓集团每年向中国发运铁矿石约2.5亿吨,在此次链博会上,公司也展示了用于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制造的材料,呈现与下游客户的合作成果。如福特的经典皮卡F-150,是全球首款全铝车身皮卡,所使用的高强度铝合金有助于提高性能并减轻重量。

  “力拓将低碳转型作为战略核心,承诺到2050年前实现运营业务的净零排放,并在2030年前投资75亿美元用于脱碳。为了更好地完成低碳转型目标,我们与中国客户、供应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一系列技术合作与伙伴关系。”力拓集团首席商务官、中国区主席白睿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些合作既着眼于短期目标,如改善铁矿石产品的使用情况,也着眼于长期发展,如开展联合研发以提升绩效、减少碳排放等。

  西井科技公共事务经理陈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旗下车辆均采用新能源全电力驱动,在完全使用绿电的情况下,每年每辆无人电动集卡卡车减碳50吨,真正为用户实现了绿色零排放、零污染。同时配套PowerOnair智能能源服务,车辆仅需1.5小时完成高效快充,或5分钟完成换电补能,突破效率及场景限制,达到绿色“降本”。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