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稳增长措施落地见效 中小企业信心回升

发布时间:2023-12-08 08:40:26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今年以来,围绕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振中小企业信心,一揽子政策接续推出、综合发力。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中小企业制造业PMI等多项指标都呈现向好趋势。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稳经济合力加快凝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有望进一步改善,为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复苏动能转强提供重要支撑。

  多项中小企业发展指标持续改善

  多项指标向好传递出中小企业景气提升的积极信号。

  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2,比上季度上升0.2,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表明中小企业信心有所回升。

  这一趋势在外贸投资中亦有体现。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成为稳外贸的突出亮点。同时,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速较快,前10个月同比增长9.1%。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末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较上年末提高2.6个百分点;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

  中小企业景气度提升更直观体现在利润改善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型、小型企业利润降幅分别收窄1.2和1.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生产订单情况、经营情况总体改善,景气指数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调查显示,对宏观经济、营业收入、市场需求、对外贸易等持乐观预期的民营企业占比提升,民营企业市场预期与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负责人介绍。

  一揽子政策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各部门加力落实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政策措施,各地也结合实际出台了惠企减负措施。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其中,全国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2385.6亿元,金额占比近75%。

  “在进一步抓好惠企减负政策实施落地的基础上,要针对当前情况进一步谋划出台新的政策,持续抓好涉企行政事项清单制度的实施,从制度上为规范行政行为、提升减负效能提供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企业的工作体系,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形成清单台账并逐项推动解决,积极回应企业的“急难愁盼”。

  数据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单位实施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建立投诉线索处理情况季度通报机制,推动化解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1.06万笔。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了一项针对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的专项行动,明确提出将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大型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曝光其历史问题。

  为企业减负、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相关部门还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正抓紧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同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署实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也在推进中。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有望进一步改善

  专家表示,随着稳经济合力加快凝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有望进一步改善。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展望未来,居民消费存在一定内在修复动力,宏观政策也正在向稳增长方向继续用力,这包括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以及信贷有望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等,将推动制造业及宏观经济景气水平回升。

  “小型企业更多接近市场终端,消费需求不足对其影响最大。由于小型企业是吸纳城镇就业的主力军,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稳增长政策将进一步向提振居民消费、定向支持小微企业倾斜。”王青说。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玉德表示,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激发中小企业活力的关键是要把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转化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发展动能和可持续性力量。

  徐玉德分析称,下一步要聚焦企业核心痛点,继续强化相关优惠政策的产业链带动效应。一是按照“直接补贴重奖励、间接投入重撬动”的原则助力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二是多措并举助力中小企业增强流动性;三是鼓励中小企业携手联合转型。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创新生态体系。比如,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拓宽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切实增强企业发展韧性等。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