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粮油丰、供给足 为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提供支撑

发布时间:2023-12-13 10:11:08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沃野丰穰,五谷归仓。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908.2亿斤,比上年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超1.3万亿斤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谷物产量为12829亿斤,比上年增加164亿斤,增长1.3%。

  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5万亩,增长0.5%。其中,谷物播种面积14.99亿亩,比上年增加986万亩,增长0.7%。

  2023年,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每亩390公斤,比上年每亩增加2.9公斤,增长0.8%。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为每亩428公斤,比上年每亩增加2.7公斤,增长0.6%。

  2023的丰收“密码”——“抢”出来的夏粮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消息,2023年夏粮生产尽管遭遇黄淮罕见“烂场雨”,产量稳中略减,但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是各地区、各部门“抢”回来的丰收。

  今年夏粮产量稳中略减 仍是一个丰收年

  粮食生产按季节分类,可分为夏粮、早稻和秋粮,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产量在全年粮食产量中占比超过2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5亿斤,下降0.9%,但仍是一个丰收年。

  亮点一:“烂场雨”天气下 抢粮及时

  2023年5月25日在产粮大省河南,陆续出现了大范围的持续阴雨天气,一些地方的麦田因此积水,麦穗发芽、霉变。这也是河南近10年来遇到的最严重的“烂场雨”天气。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河南当地农户争分夺秒,收割机不分昼夜地忙着从雨口“夺”粮。

  尽管遭遇黄淮罕见“烂场雨”,2023年夏粮生产产量稳中略减,但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实属不易,是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抢”回来的丰收。

  亮点二:夏粮生产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增长

  除了“抢”,2023年夏粮生产的突出亮点是面积增加,达3.99亿亩,比上年增加118万亩,连续三年实现增长,这主要得益于重农抓粮的强大合力。国家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逐步扩大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在春季田管关键期,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亮点三:夏粮生产病虫害防治有效

  夏粮生产的又一亮点是病虫害防治有效。2023年,小麦病虫害是近年发生最重的一年,但也是防治效果最好、实际危害最轻的一年,小麦条锈病危害面积减少25%、赤霉病减少15%。同时,在夏粮生长关键期,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全覆盖实施小麦“一喷三防”,促进壮苗稳长,也有力保障了丰收。

  2023的丰收“密码”——高质量育种的早稻

  早稻产量在全年粮食产量占比重4%左右,2023年,全国早稻单产创历史新高,总产略增。

  单产创新高 全国早稻总产量达566.7亿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早稻总产量达566.7亿斤,比2022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单产增长1.2%。早稻不仅是重要口粮品种,还关系到下一季晚稻生产。因此,稳定早稻生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之举。

  中央连续三年提高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2023年,中央进一步加大早稻生产支持力度,在连续三年提高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基础上,每斤又提高2分钱,进一步调动农民种植早稻积极性。

  集中育秧大面积推进 提高秧苗质量

  集中育秧也是稳定双季稻面积、提高单产水平的重要措施。从2023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集中育秧设施建设,力争用两到三年,实现早稻集中育秧全覆盖。

  2023的丰收“密码”——增产亮眼的秋粮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产量占四分之三左右。2023年粮食的突出特点是秋粮明显增产,实现“以秋补夏”,对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功不可没。秋粮增产的秘诀是什么?

  2023年,秋粮呈现出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突出亮点。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奠定了增产基础。同时,以玉米、大豆增密为重点,选用耐密品种、精准肥水调控,增加秋粮产量。

  “五良”方案助力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统筹整合200多亿元,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重点县整建制推进,从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领域全环节找短板、补弱项,针对性地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效果非常明显。

  粮油丰供给足 为经济持续恢复提供支撑

  粮油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的民生商品。2023年,我国粮食和油料作物再获丰收,供给偏紧的玉米增产较多;大豆面积连续两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产量稳中有增;油菜籽面积、产量实现“双增”,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也呈稳产态势。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