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15日讯(记者李春晖)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中央强调政策取向一致性的用意何在?
“这主要是针对过去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张斌表示,各个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的目标和优先顺序。把各个部门的政策加在一起,有时候政策之间可能会“打架”,会偏离总的政策目标。
此外,“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实践表明,除了直接的经济政策之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坚持系统观念,既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使各类政策更好协同发力,增强合力。
那么,既然要将各个领域的政策纳入一致性评估,必然需要有一个一致性的评估标准。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如何评判是否符合一致性?
“首先要明确主要矛盾和主要政策目标。”张斌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主要政策目标”则是通过扩大需求,提高增长和就业。各部门要学习和理解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政策目标,通过本部门的工作,帮助解决主要矛盾,实现主要政策目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所谓“一致性政策取向”应该是“稳增长”。“各部门在出台政策措施过程中,要全面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慎重出台有可能产生需求收缩效应的政策,多安排有助于需求扩张的政策。”
也有学者是从“稳预期”角度来解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通过“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政策合力,可以进一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注重不同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和强化协同联动性,可以防止政策相互对冲和形成合成谬误;预期管理释放的预期信号要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不能随意变化,导致市场预期紊乱,反而弱化和冲销政策效果。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