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中央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采取何种评估标准?

发布时间:2023-12-15 09:29:53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中国网财经12月15日讯(记者李春晖)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中央强调政策取向一致性的用意何在?

  “这主要是针对过去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张斌表示,各个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的目标和优先顺序。把各个部门的政策加在一起,有时候政策之间可能会“打架”,会偏离总的政策目标。

  此外,“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是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实践表明,除了直接的经济政策之外,许多非经济性政策也对经济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坚持系统观念,既要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使各类政策更好协同发力,增强合力。

  那么,既然要将各个领域的政策纳入一致性评估,必然需要有一个一致性的评估标准。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如何评判是否符合一致性?

  “首先要明确主要矛盾和主要政策目标。”张斌对中国网财经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主要政策目标”则是通过扩大需求,提高增长和就业。各部门要学习和理解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政策目标,通过本部门的工作,帮助解决主要矛盾,实现主要政策目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所谓“一致性政策取向”应该是“稳增长”。“各部门在出台政策措施过程中,要全面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慎重出台有可能产生需求收缩效应的政策,多安排有助于需求扩张的政策。”

  也有学者是从“稳预期”角度来解读“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通过“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政策合力,可以进一步改善预期、提振信心。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注重不同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和强化协同联动性,可以防止政策相互对冲和形成合成谬误;预期管理释放的预期信号要保持一致性和稳定性,不能随意变化,导致市场预期紊乱,反而弱化和冲销政策效果。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