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

发布时间:2023-12-17 08:35:32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11月,工业、服务业、消费、出口等指标持续改善,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全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完成。”12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了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

  “前11个月,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刘爱华介绍。

  生产供给稳步回升。从工业看,装备制造业支撑增强,多数行业增速回升。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9.8%。

  创新引领成效继续显现。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个月加快4.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44.5%。消费新业态较为活跃,1至11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到27.5%。

  国内需求继续恢复。从消费看,出行类商品销售改善,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市场销售增势良好。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制造业投资稳中有升,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就业形势比较平稳、持续改善。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4%,处于近年较低水平。

  安全发展基础得到巩固。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能源供应保持稳定增长。11月份,规模以上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2.6%、5.3%,发电量增长8.4%,均比上月有所加快。

  外贸顶住压力展现韧性

  11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7%,自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转正;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比上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刘爱华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我国外贸发展顶住了压力、展现出韧性,出口规模稳、份额稳的特征没有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没有改变。

  前11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有几个特点:产业链更长、附加值相对比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作为外贸第一大主体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6.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3%,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6%,继续快于全部进出口,经贸合作空间有效拓展;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8%,占出口总值的58.6%,出口新动能保持增长。

  1至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比全部投资高2.9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前11月基础设施投资主要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是民生补短板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至11月份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21.5%、22%、5.2%,均保持较快增长;二是京津冀和东北地区灾后重建项目持续推进,带动这些地区道路重建、管网修复、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近期,增发国债项目清单陆续下达。资金加快拨付使用,实物工作量加快形成,有利于释放基础设施领域的潜力和空间,促进下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刘爱华说。

  1至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一些指标呈现边际改善迹象,说明房地产领域优化调整政策在持续显效。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房地产仍然处于调整之中,这种短期调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刘爱华表示,下一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形势进一步改善。

  价格低位运行状况有望改善

  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处在荣枯线之下。对这些指标应当如何看待?

  “11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和同比均出现下降,主要是受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下行影响。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11月当月同比上涨0.6%,涨幅与10月份相同。1至11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7%,累计涨幅也与1至10月份相同。”刘爱华认为,当前物价变化继续呈现结构性特征,食品、能源和部分出行类服务价格呈现季节性回落,核心CPI仍然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商品和服务需求持续恢复,11月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刘爱华表示,随着扩大内需政策逐步落地见效,消费逐步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有望得到逐步缓解,价格低位运行状况也会得到改善,我国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11月份,制造业PMI为49.4%,比上月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这与部分制造业行业进入传统淡季、市场需求不足是有关系的。”在刘爱华看来,从近几个月PMI走势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企业恢复发展信心较强。11月份制造业PMI中,生产指数为50.7%,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处于较高景气区间。

  企业转型升级动能较强。1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2%,比上个月上升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PMI为51.6%,比上个月上升0.9个百分点。从结构上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企业预期都保持向上。企业利润也在持续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连续3个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

  “11月,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个月下降0.1个百分点,说明市场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制造业恢复发展面临的首要困难。”刘爱华认为,下阶段,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