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今年16个省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热起来了

发布时间:2023-12-18 16:19:36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海南发布全国首张省域无人驾驶航空器适飞空域图、深圳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低空经济发展工作、亿航智能获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低空经济”越来越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仅9月份以来,安徽、江西、海南、广东等多地举办了低空经济发展大会或论坛、研讨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通知,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是22条经验之一。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从产业构成来看,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产业,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在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级方面具有广阔空间。业内专家认为,低空经济发展到万亿级产业规模,所耗费的时间可能将远远少于无人驾驶汽车。

  2021年2月,“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将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将进入“有法可依”的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在空域政策、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等多重政策支持下,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迅速发展,低空航空器及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已超过111万架,与2022年底相比增幅达15.9%;无人机操控员执照已颁发18.2万本,全国注册无人机运营企业已超过1.7万家。今年1月至8月,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已超过1680万飞行小时。

  当前,多地正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黄金窗口期,加快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向天空寻发展。《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突破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无人机产业,推动在物流、农业、测绘、电力巡检、安全巡逻、应急救援等主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在《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中,“低空经济”是一大亮点,提出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安徽芜湖发布《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外卖“从天而降”、坐观光直升机“兜风”、打“飞的”去上班……这些场景在不远的未来或许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业内专家表示,发展低空经济,“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促进低空经济从蓄势待发到振翅腾飞,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法规规则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开发开放更多应用场景。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所说,“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