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技术变革驱动下,产业、市场迎来发展新走向,职场也逐步形成全新格局。12月15日,由智联招聘发起的“新动能·新职场”202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在成都金牛区启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成都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亓国荣出席16日的论坛活动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华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何积丰,202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湘泉,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苏玉峰等嘉宾发表主题演讲。
在博智宏观论坛环节,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博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俞建拖;四川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授、四川大学人力资本开发研究所所长罗哲围绕“大都市圈发展共建与区域协同创新”这一主题发表观点。
数字经济对都市圈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步调调整都使得大都市圈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都市圈发展需要更新定位,区域创新也需要打造新的优势。数字经济不仅重构了经济形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行政空间分隔,有助于资源流动和高效配置,从而使知识产生强大赋能。
对于数字经济对都市圈发展带来的影响,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数字经济发展跨越时空距离,影响城市聚集效应,网状结构大都市圈正在形成。”他表示,数字经济发展会跨越时空距离,加强数据信息的沟通,可能会对传统的信息聚集带来影响。但同时也会增强其他聚集效应,如信息交流、物流、人流、交通运输、商品流通等,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生产者可以直接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减少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扩展城市辐射效应,使大都市圈发展更加脱离单一大城市模式,可能向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网络这样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大都市圈可能是一个网状结构,有一两个中心城市和成片的中小城市,通过密集的交通网和密集的信息流连接在一起,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作用。
经济结构转型将影响都市圈发展轨迹
关于经济结构转型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四川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授、四川大学人力资本开发研究所所长罗哲表示:“数字经济同时带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新兴产业的形成产生刺激作用,产业结构也进而调整升级,使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发生改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做出了进一步分析:“城市增长轨迹有相似性可循。”张斌认为,从低收入到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结构变化和城市形态上的相似性。人口进入城市,再进入更大的城市是一个重要的规律性现象。另外,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转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产业升级需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需要基础教育、科研、资本市场发展等前端支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后端保障。关于大都市圈发展和人力资本的关系,张斌认为,都市圈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聚集效应,高密度的人口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动力来源和学习几率。同时,大城市相对于分散居住而言,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城市能够培育和创造人力资本,为人力资本提供发挥价值的舞台,从而实现人力资本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过程。因此,都市圈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与人力资本提升是一个良性增长过程的不同侧面表现。
大都市圈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于都市圈发展的中心节点和区域节点的关系,罗哲认为:“大城市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可能导致周边地区资源向大城市集中,发展不均衡性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理想情况下,大都市圈能带动中心和整体增长。关于都市圈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北京博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俞建拖发表了观点。
俞建拖表示:“中国经济要实现稳增长,城市群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最核心的空间依托”。他认为,城市群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聚集地。通过观察12个样本城市群,发现这些城市群在人口和经济活动中的占比都在增加,表明人们正在向大城市群迁移,而城市群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依托。此外,城市群中心地区,是中国经济创新最活跃的地方,无论是资本密集度还是技术创新都在这里发生。近年来,城市群在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方面正在持续改善。从2006年至2020年,大部分主要城市群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持续缩小,中心城市的强大并没有导致周边地区的衰落,反而通过协调发展实现了共享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都市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化,经济结构转型也将影响都市圈的发展轨迹。大都市圈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也为中国经济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大都市圈的引领作用,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发展不均衡性等问题,确保大都市圈的发展能够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实现共进、共享、共赢的目标。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