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19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院、甘肃省新药临床前研究重点实验室王锐院士、张海龙副教授运用多学科交叉协同策略,系统性研究发现海洋多肽分子Microcolin H通过直接作用于靶点蛋白PITPα/β,诱导肿瘤细胞发生自噬,从而发挥强大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还在临床样本中证实PITPα/β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揭示了PITPα/β可作为胃癌诊疗的潜在新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王锐、张海龙及该校牟凌云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张海龙介绍,团队在细胞层面研究发现,Microcolin H对于胃癌、肺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纳摩尔级的抑制活性。当前,临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在细胞水平的抑制活性大多处于纳摩尔至微摩尔之间。因此,Microcolin H在细胞水平具有纳摩尔级的抑制活性是非常优异的。
“细胞自噬简单来说就是细胞‘吃掉自己’的过程,是一种细胞自我降解的代谢过程。”张海龙介绍,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清除肿瘤细胞内的异常蛋白质和细胞器,阻断肿瘤的生存和扩散,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途径。
在动物模型中,Microcolin H也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Microcolin H在10mg/kg治疗组中的肿瘤抑制率达到74.2%,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同时,自噬抑制剂HCQ显著减弱了Microcolin H在动物体内的抗肿瘤作用,进一步证明Microcolin H是通过诱导细胞自噬发挥抗肿瘤活性。
张海龙介绍,该研究运用化学合成―化学蛋白质组学―基础医学―药学等多学科交叉协同策略,深入挖掘了Microcolin H的抗肿瘤机制与活性。同时,研究还促进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的建立和完善,助力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
(记者颉满斌)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