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积极财政政策增强发展动力

发布时间:2023-12-24 09:05:55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一系列困难挑战,我国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打出扩投资、促消费、减负担、保民生“组合拳”,有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双管齐下”扩大内需

  当前,国内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上“双管齐下”,推动恢复和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专项债券是扩投资、补短板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财政部及早下达专项债券额度,适度扩大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指导各地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工作,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带动社会有效投资,促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说。

  今年安排专项债券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分配进一步优化,重点向经济大省特别是制造业集中地区倾斜,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前10个月,各地在批准下达的新增债务限额内,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超过3.5万亿元,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重点领域建设,为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财政政策大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比如,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初步估算,实行延长政策,预计2024年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达到5200亿元。

  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市场销售增势较好。

  尤其受到社会关注的是,今年大幅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进一步减轻家庭抚养赡养负担,在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也将有效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减税降费精准有力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2.0)》,收录了今年以来国家延续、优化、完善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减轻税费负担、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支持创新创业、重点群体创业税收优惠等4个方面,数量多达50项。

  减税降费是支持经营主体纾困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能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国聚焦支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共延续、优化、完善税费优惠政策77项,更加注重政策连续性、精准性。特别是在优化、完善的基础上,将涉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到期税费优惠政策统一延续到2027年底,有力扶持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一步稳预期、强信心。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今年我国重点聚焦研发投入、创业投资、研发设备、重点产业链、鼓励创业创新等方面,延续、优化、完善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同时,新增7月预缴申报期作为政策享受时点。这些措施增强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底气。

  浙江宜可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负责人车磊说,“今年以来,我们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23万元,税收的正向激励坚定了我们研发创新的信心。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热解领域,以科技赋能引领企业绿色发展”。

  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落地生根,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数据显示,前10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是享受优惠占比最大的行业,受益最为明显。

   保障民生彰显温度

  目前,增发国债前两批项目清单下达,涉及安排增发国债金额超8000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

  “增发国债用于灾后恢复重建、骨干防洪治理工程等八大方面,有利于补短板、惠民生。同时,有利于扩大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向好。”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说。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体现“温度”,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教育投入稳定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支出42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功能,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人民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各方面更有获得感。数据显示,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462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教育支出增长5.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6%。

  面对财政收支紧平衡,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06万亿元,同比增长3.6%,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推动省市下沉财力,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基层的支持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展望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说。 (经济日报记者 曾金华)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