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两高”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释放三重信号

发布时间:2023-12-29 16:43:45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联合发布依法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典型案例答记者问时强调,持续加大私募基金犯罪惩治力度。

  当前,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大关,位居世界前列。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私募基金行业在促进股权资本形成、服务实体经济、助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以“私募基金”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私募基金管理人挪用、侵占私募基金财产等违法犯罪行为,影响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在此形势下,最高法、最高检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效果显著,为建设良好资本市场生态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2021年至今,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私募基金犯罪2085人。2021年至2023年10月31日,全国法院共判决私募基金犯罪1888人。

  从长远来看,“两高”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释放三重积极信号。

  首先,亮明“零容忍”惩治私募基金犯罪的决心。当前,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已进入“全方位、无死角”的阶段,覆盖私募基金募集、投资、管理全过程,涉及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基金、已备案基金和未备案“伪基金”等,包括非法集资、诈骗、挪用资金、职务侵占、操纵证券市场等犯罪,打击范围更广、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市场秩序。

  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既为私募基金从业人员划出了“红线”“底线”,教育警示其要合法募资、合规投资、诚信经营。同时也给投资者提了个醒,哪些行为、哪些领域犯罪高发,须切实防范风险,谨防钱财损失。这也充分体现出监管部门惩犯罪治已病、防犯罪治未病,助力行业向好向前发展的决心。

  其次,彰显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态度。投资者保护是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的重中之重,追赃挽损始终贯彻于司法工作中。检察机关把追赃挽损贯彻办案全过程,坚持“应追尽追”原则,通过“一案双查”洗钱犯罪线索、商业贿赂犯罪线索等多种手段,尽最大可能帮助投资者挽回经济损失。人民法院始终将追赃挽损贯穿案件审判处置全过程,妥善处理重大涉众型私募基金犯罪案件,最大限度减少投资损失。

  最后,展现呵护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的拳拳之意。监管部门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加大对重点领域风险整治,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清出了一批“害群之马”,推动了部分违法违规经营私募基金管理人退场,管理人注销数量屡创新高、连续两年突破2000家,行业生态逐步净化并持续向好。这也加速了行业自我出清、优胜劣汰,一批实力强、业绩好的私募基金机构脱颖而出,为投资者创造更好回报,推动行业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型。

  更令人期待的是,除了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外,“两高”也在持续健全完善司法制度体系,明确司法标准,完善司法解释,从源头上提供根本遵循。目前,最高检正在研究起草办理私募基金犯罪案件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和证据审查标准。

  与此同时,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也在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效能。“两高”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表态,加强与证券监管机构、公安机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各级检察机关加强与证券监管机构及其派出机构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会商研讨、预防宣传等多个方面开展常态化协作;各级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加强与公安机关在引导侦查、明确指控证明思路、统一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互相探讨和合作。

  可以预期的是,从严打击私募基金犯罪的“天罗地网”将越织越密,伴随着私募基金风险出清、市场生态净化,整个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