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优化调整投资范围 社保基金配置工具箱进一步丰富

发布时间:2023-12-29 16:43:44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明确社保基金股票和股权投资比例上限分别为40%和30%

  纳入一些符合社保基金资金性质、兼具良好投资价值的新投资品类,如基础设施公募REITs;将符合条件的直接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纳入投资范围

  财政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起草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办法》)于近期公开征求意见。《管理办法》优化调整了社保基金投资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其股票、股权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上限,为社保基金更好支持资本市场打开了空间。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管理办法》从拓宽投资范围、提升投资广度等方面丰富社保基金配置工具箱,为基金保值增值创造了条件;同时支持加大股权投资力度,进一步发挥社保基金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投资空间进一步打开

  《管理办法》根据基金投资和监管实践,综合考虑风险收益特征,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品种按照存款和利率类、信用固收类、股票类、股权类进行划分,并将境内和境外投资全口径纳入监管比例。

  社保基金会法规及监管部主任聂海军表示,《管理办法》立足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实践和长远发展需要,总结基金投资运营和安全监管有益经验并固化为法律制度,推动基金管理运营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并着眼基金未来投资运营需要,通过前瞻性制度设计为基金保值增值创造条件。

  社保基金会规划研究部主任赵军表示,《管理办法》明确社保基金股票和股权投资比例上限分别为40%和30%,与基金长期资金性质和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长期来看,权益类资产回报率最好,权益类资产偏好是长期资金配置的重要原则之一。”赵军说,上述规定有利于社保基金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责任投资的理念,更好实现长期保值增值的投资目标,同时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挥负责任投资机构的积极作用。

  社保基金会股权资产部主任王智斌介绍,在中国证监会支持下,社保基金会抓紧推进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这将进一步打开投资空间,为资本市场注入长期资金,更好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当前我国权益类资产估值处在历史底部区域,A股进入长期配置的窗口期。上述调整下,社保基金将有更多资金可以投入A股市场,有助于把握资本市场长期投资机会,提升长期潜在收益空间,增加全社会的养老财富储备。

  《管理办法》还将此前专项批复进行整合,并适当优化调整投资范围。赵军介绍,《管理办法》顺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形势,纳入一些符合社保基金资金性质、兼具良好投资价值的新投资品类,如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公募REITs等,拓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

  “投资范围决定投资广度,对基金资产配置而言,投资范围越宽,可选择投资品类越多,分散化效果就越好。”赵军表示,《管理办法》丰富了社保基金配置工具箱,有助于社保基金更好开展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优化基金整体的风险收益特征。

  助力服务实体经济

  近年来,社保基金通过投资服务国家战略,获取了稳定较好的投资收益。《管理办法》将社保基金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提升至30%,为社保基金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必要空间。王智斌表示,这将进一步发挥社保基金作为长期资金、耐心资本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助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粮食能源安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

  王智斌表示,《管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直接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含创业投资基金)纳入社保基金投资范围,将进一步推动社保基金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和股权基金投资为实体经济提供资本金支持,更好发挥长期资金在支持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投中信息CEO杨晓磊表示,据社保基金会去年披露的《实业投资指引》,社保基金实业投资规模约3000亿元,而2022年末社保基金权益总额达2.6万亿元,按30%的股权类资产比例估算,最多可释放近5000亿元长期资金。

  “这将强化社保基金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助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杨晓磊表示,近年来社保基金会不断创新和优化投资模式,推动实体企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今年设立了中关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个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等,为长期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树立了示范标杆。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