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四季看新疆之追着雪花看新疆|新疆:全面布局“风光”产业链 新能源发展“加速跑”

发布时间:2023-12-28 14:48:33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截至12月10日,今年风电装机超3130万千瓦、光伏装机超3000万千瓦;仅1至9月,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369万千瓦,并网规模居全国前列。

  一组数据折射出新疆“风光”发电强势增长的澎湃动能。近年来,新疆加快“风光”产业布局步伐,从装备制造、产业配套、项目建设等多方发力助力“风光”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装备制造勇攀新高峰

  走进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一家企业的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7.25兆瓦风电机组设备。

  “我们的生产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底。”基地相关负责人李文博告诉记者,项目签约后,当地政府坚持“马上办、跟上办、盯上办”,基地生产快速步入正轨。

  据了解,木垒县风能、太阳能年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为2700至3200小时、1600至1800小时,是新疆重要的风光资源聚集地,发展新能源空间广阔。近年来,木垒县把风光电产业链式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风光电装备全产业链基地,吸引了不少新能源企业入驻。

  12月21日,工作人员在木垒县嘉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组件生产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目前,木垒县风光电项目已累计投资近550亿元,逐步形成集“建设、发电、输送、储能、用能、制造”为一体的全产业发展格局。2022年,木垒新能源发电量达到约100亿千瓦时,占比超过自治区新能源发电量的10%。

  产业配套呈现新格局

  一墙之隔,厂房外天寒地冻,厂房内热火朝天。走进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许多企业生产线繁忙运转。

  “2022年3月签约入驻,当年8月和10月分别实现批量投产、落成综合办公室。”王志达说。王志达是一家生产太阳能光伏支架连接件企业的负责人。

  王志达告诉记者,为最大限度提高发电效率,企业自主研发推出平单轴光伏跟踪支架,可追踪太阳运动轨迹并调整光伏板位置,截取最优太阳辐射量进行发电。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的一处光伏基地,部分光伏板就配备这类设施。“跟踪支架让光伏板变成‘向日葵’。我们的跟踪支架相比普通支架可增加发电量7%左右。”基地相关负责人王润生说。

  12月22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一处光伏基地。新华社记者 赵晨捷 摄

  冬至当日,这处光伏基地周边气温已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但有些光伏板上的积雪却消融了一部分,这得益于双玻组件让光伏板实现了双面发电。

  “光经雪地、土地漫反射至光伏板背面发电,这一过程产生的热量能融化光伏板正面的积雪。”王润生介绍,该基地占地面积达3万多亩,大面积人工清扫效率低,双面双玻光伏板能减少积雪覆盖,有效提高雪天发电效率。

  加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配套建设。在谋划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新疆紧紧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保证资源禀赋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项目建设实现新跨越

  截至目前,国家已下发三批次“沙戈荒”项目,新疆纳入“沙戈荒”项目的累计规模超3700万千瓦。新疆电网总装机137879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6203.8万千瓦,新能源规模和装机占比均位居全国前列。

  如何在广阔的沙漠、戈壁、荒漠上,利用“无限风光”生产清洁能源,新疆给出了多种解答。

  冬日阳光下,木垒县某风光基地的光伏板像是一片望不到头的蓝色海洋。基地相关负责人刘海说,项目完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新增“绿电”26亿千瓦时以上。

  12月20日,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一处光伏项目。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越来越多的光伏项目在近年选择落户和田地区。目前和田已经建成集中式光伏发电站16座,装机总规模94万千瓦。

  在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即将投产的100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项目不仅每年能提供21亿千瓦时左右的绿色电能,还引入数智系统、无人机,以在光伏板出故障时精准定位、及时维修。

  在“中国风谷”达坂城,一座座“风车”在这里拔地而起,一条条线缆将“绿电”送至千家万户。不久前,达坂城区各乡镇街道6万余人及厂矿企业,全部实现风电供应。

  新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如今行走在天山南北,经常会看见“风车”与雪山相映成画,光伏板在沙漠中铺出“蓝色海洋”的美丽景象。(记者苟立锋、赵晨捷、马嘉帅)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