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多地基建投资聚焦新兴产业 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1-11 15:51:59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开年以来,河南、安徽、湖南、江苏等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建设,冲刺“开门红”。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建投资发力稳增长的同时,各地纷纷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例如,在河南“签约一批”项目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共685个,总投资5921.9亿元,占“签约一批”项目投资总额的89.1%;苏州计划开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达到147个,年度计划投资257亿元;深圳、上海、厦门等地首批集中开工的新项目中也涉及重大科技和产业项目。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找到新的突破方向。新兴产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点方向,行业处于上升期,成长性强,潜在投资空间广阔,且项目预期回报较高,与地方通过投资稳增长的目的相匹配,成为重点发力方向。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罗啼明认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部分,这促使地方将新兴产业等领域作为重大项目建设的重点发力方向。

  2023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多地在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时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2023年12月份举行的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到,2024年要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先发展,积极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河南在召开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时强调,2024年要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能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开年首批重大项目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各地在2024年发展新质生产力“开了好头”。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反过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链条式与集群式发展,进而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罗啼明对表示。

  董忠云认为,通过投资构建新质生产力,各地能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中科技创新因子权重的提升,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高端化发展。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更好兼顾短期经济增长与解决环境、能源等长远问题之间的关系,提升长期可持续发展潜力。

  未来如何进一步促进基建投资转向新兴产业等领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助力?董忠云建议,在政策面可以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将新兴产业发展融入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并确保后续政策落地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同时,各地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建设,并加大金融政策支持,促进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降低投资项目融资成本。另外,各地应通过政策引导,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支撑,并支持企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