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2023年中国CPI同比涨0.2% 专家料今年温和回升

发布时间:2024-01-13 08:37:50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2023年12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降幅收窄至0.3%,全年CPI比上年上涨0.2%。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预计,随着宏观政策发力、社会需求回暖,2024年中国物价水平将温和回升。

  从同比看,2023年12月份,中国CPI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指出,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6.1%,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3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从环比看,2023年12月份,中国CPI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9%转为上涨0.9%。雨雪寒潮天气影响鲜活农产品生产储运,加之节前消费需求增加,导致鲜菜、鲜果及水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

  当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下降4.7%,降幅比上月扩大1.9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成为拉低CPI环比涨幅的主因。

  总体而言,过去一年中国CPI处于低位。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猪肉和原油价格回落,加之高基数影响,对物价构成拖累。他看好猪肉价格逐步改善:一方面,猪肉价格持续回落下,部分亏损严重养殖产能有序退出,市场机制将推动生猪供需再平衡;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动能恢复,物价将逐步回升。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预计,短期内中国物价水平或仍维持低位,但在宏观政策同向发力和提质、扩量、增效背景下,叠加基期效应逐步常态化、社会有效需求回暖、供给端波动收窄等因素,中期来看通胀中枢将在波动中逐步修复,回归至高于2023年且更为温和、常态的水平。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