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上大学时,自己和身边的朋友都在忙些什么?有人老老实实,过着上课听讲、下课看剧的平淡生活;也有人热衷社交,在学生社团和网友群里辗转周旋;有人早早“备战”,一头扎进考研教辅、求职攻略堆成的书山。在大学生活中,每个人关注的焦点都不甚相同。入世或出世、向内或向外,个人取向的差异,决定着大学生如何调节其学习生活的步调。其中,有些学生在个人发展之外,对社会与国家的公共事务同样怀有强烈关切,因而愿意拿出精力,对相关议题加以关注和思考,并且试着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某种意义上,这既能锻炼大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公民意识的形成。
最近,江西南昌一名大一学生,便以献策建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上,这名大学生写下了数百字的留言,建议南昌市“增加商业氛围,建立网红城市”。不难看出这名大学生的态度相当认真,他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还以南昌市民的身份,情深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
收到留言后,“江西省南昌市委民声通道”很快作出回复:“作为一名大一学生,重点是学习,希望你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顺利毕业和就业,为社会多作贡献。”回复还表示:“希望你更多地思考,审慎建议,就某一方面认为可改进的提交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这样可操作性空间更大。”
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不乏有人奚落提出建议的学生,在这些人眼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才是最理想的“学生模板”。
以公共政策的标准审视,这名学生提出的具体措施,只是罗列了一些其他地方已有的做法,远远谈不上成熟,“可操作性”也有所欠缺。但是,考虑到这名学生的年龄,其表述已经反映出相对较强的思考欲望和表达能力。在一些人看来,大学生社会阅历少,缺少现实经验。但是,大学生要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没经验变成有经验,总要经历实践的过程。大学生如果只是对着书本学习,就不可能在走出校园的那一瞬间,当场成为成熟的“社会人”。
不论是积极关注公共事务,还是公开发表意见,与政府部门线上沟通,都是大学生学以致用、验证个人想法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思考家乡城建工作的发展方向、收集相关资料或进行调研、向政府提出建议,可以说是一堂极好的“社会实践课”。只不过,这门课程并没有写在学校的课表当中,而是学生本人“自学自研”的成果。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其个人综合能力与人格的完善,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大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鼓起勇气说出内心想法,同样是一种“学习”。如果我们真的想让大学生发展得更好,希望他们在未来成长为国家栋梁,就没有任何理由去嘲讽、奚落他们的勇气、热情和实践精神。“学习”不只是为考试服务,而是为了让大学生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一千个大学生有一千个不同的理想,也有一千种不同的活法。对此,我们不妨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空间,多送上一些温暖的鼓励。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9-01
2024-09-01
2024-08-28
2024-08-10
2024-08-10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