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从地方两会看2024:发展新质生产力各省各显神通

发布时间:2024-01-25 08:32:18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中国网财经1月25日讯(记者 李春晖)1月下旬以来省级两会密集召开,各地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因地制宜规划2024年发展路线图。同时,地方两会的“高频词”也折射出未来全国两会的主要看点。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宏观经济领域的热门概念。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期间,多个省份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的重点工作,并结合自身功能定位、人才优势和资源禀赋等,提出了明确的产业导向。

  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四大中心”之一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拥有相当数量的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北京在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提出“加快推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加强原创新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新能源、新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体系。”

  工业是辽宁经济的重要引擎。经过近年来的转型升级,辽宁传统工业已经在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进程中“脱胎换骨”。辽宁在部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时提出,将着力推进新材料、航空航天、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里辽宁经济发展可圈可点,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增速,总量突破3万亿。

  四川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培育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上海提出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等等。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东近日在人大重阳第十届宏观形势论坛上表示,新质生产力得益于我国的新型举国体制和制度优势,好制度、好体制作用于新业态、新模式。面向未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在法治轨道上及时完善制度供给。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伟认为,要继续谱写“中国奇迹”,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必须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市场化、法治化、全球化,需要更加有为但有限的政府,以及更高水平开放,最终是以人为本。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详细]

2024-01-25

  中国网财经1月24日讯 1月2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举行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袁野在会上介绍,202[详细]

2024-01-25

  1月23日,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部做好定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举措成效情况。  公安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帮扶办公室主任华敬锋在发布会上通报,2021年以来,公安部累计[详细]

2024-01-2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快速[详细]

2024-01-2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快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是有效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详细]

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