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5日,半导体产业链诸多企业2023年业绩预告已经出炉,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去年一年中,行业的“寒意”体现在了各家经营数据上,虽然大多实现正向盈利,但利润下滑明显、芯片市场周期波动以及成本的上涨成为主要原因。
尽管利润空间被压缩,但想要制胜,未来的芯片企业依然不能在研发投入上松懈,在业内专家看来,如何走好这根“平衡木”或将成为2024年的主题。
周期、成本双重困境
纵观目前披露出来的2023年业绩预告,芯片企业的表现不算理想,其中瑞芯微预告2023年净利润下滑幅度约47%—56%,景嘉微预计利润下滑幅度约79%—82%,中颖电子预计利润下滑幅度为41%—46%。
个别利润上升的公司也并非依靠主业,例如艾为电子去年处置了所持复通微电子约875万股,获得投资收益将近8397万元,而其预告的年归母净利润最高也不过5700万元。
业内观点认为,半导体企业去年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还是行业周期,对芯片设计企业而言尤其如此,国内芯片产能在2022年中达到顶峰,当年三四季度,各家开始大力减价去库存,这一过程大致持续了一年有余,截至2023年三季度,芯片价格一直处于下行通道。
在下游客户砍单的同时,来自上游的元器件成本压力也不容小觑。例如瑞芯微在公告中表示,半导体设计行业作为产业上游,经历了全球电子产品需求下降,另外晶圆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承压,导致毛利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46.88%到55.96%。
至于为何成本高企,在业内专家看来,还是产能与需求不匹配,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芯片设计企业面向的下游客户多是消费电子厂商,但成熟制程的晶圆不止应用于消费电子,在汽车、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例如8英寸晶圆的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电源管理芯片、CMOS图像传感芯片、显示驱动IC、射频芯片以及功率器件等领域。
专家指出,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上游晶圆的价格不仅不下跌,反而长期保有上涨势能,而消费电子的疲弱,又让下游客户纷纷砍单,芯片设计企业被夹在其中左右为难。
要研发更要“平衡”
对于2024年的芯片市场,专家认为,除了要关注行业周期,也要着眼于厂商们的“自救”行动,但自救往往也伴随着风险与不确定性。
洪仕斌认为,许多芯片设计企业都想挤进汽车、AIoT、大模型等蓬勃发展的赛道,但这无疑意味着研发成本的增加,例如AIoT催生了新的消费电子样态,也意味着此前的许多设计不再适用,需要芯片厂商定向研发新方案。
在利润不及预期的背景下持续烧钱,无疑是对企业耐心与判断力的巨大考验。例如瑞芯微在调研活动中就曾表示,公司连续10年保持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约20%以上,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发展迭代AIoT核心技术,深入布局推广更多AIoT产品,单季度研发费用会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波动。
研发投入不光意味着向下游多方拓展,也意味着加强自建能力,向产业链上游深耕,以射频前端芯片著称的卓胜微曾表示,该领域存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的问题,通过构建自主生产能力,有利于优化成本结构,从而保持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
另外卓胜微在去年10月的调研中称,公司自建的滤波器产线,目前已稳定有序规模量产,三季度相较于二季度产能规模有所提升。
研发、转型的成功与否,或许很难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充分显现,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半导体产业的周期也有长短之分,供需关系变化引发的价格涨跌只是短周期,其效应在几个季度内显现,而下游应用产业的兴衰荣枯才是以年为单位的长周期,展望2024,芯片企业需要在不断追求新业务的同时,保持财务可持续性,审慎应对行业的变革,走好这根“平衡木”并不容易。
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瑞芯微、艾为电子,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2024-01-26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