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马永生建言:实施深层地热重大科技攻关计划 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发布时间:2024-03-05 09:08:29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近日受访时表示,我国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但仍面临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有待全面提升等问题,建议统筹技术创新,加强地质勘查,加强引领支持,保障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有序推进。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可用于供暖制冷、发电、工业供热、种植养殖等。我国埋藏深度在3千米以浅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总量相当于1.25万亿吨标准煤,埋藏深度在3至10千米的深层地热资源规模相当于856万亿吨标准煤。大力开发地热能,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长期稳居世界第一,已建成地热供暖和制冷面积13.3亿平方米,折合装机92.4吉瓦,年可替代标准煤2441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超过6000万吨,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黄河中下游城市群已形成规模利用。

  马永生表示,相较于中深层地热资源,深层地热属于全新领域,资源量更大、温度更高、资源禀赋更好、应用场景更广,但其开发利用还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我国深层地热相关基础研究较为薄弱,高温高压硬岩热储开发等面临工程和地质特征预测难度大、高温测量仪器和井下工具不适应、钻井速度慢、成本高等难题。由于埋藏深度在3至10千米的深层地热能开发从本世纪初才开始相关勘查研究,仅在局部区域掌握了深层地热资源有关状况,因此还没有形成全国性系统性的深层地热资源信息库,不能满足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长远需要。此外,针对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配套还不完善,专门的行业规划、技术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待制定。

  针对上述现象,马永生建议:一是统筹技术创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引领技术协同发展。持续追踪国际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技术进展,提出我国深层地热开发领域未来技术发展路线图。设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深层地热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设立深层地热全国重点实验室,瞄准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关深层地热资源(含深层水热型及干热岩资源)形成机制、勘探评价关键技术、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从源头和底层解决深层地热勘探、资源评价、高效开发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难题。

  二是加强地质勘查,摸清深层地热资源家底。在全面跟踪国际进展、掌握我国赋存及开发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国内外深层地热资源的比较研究,为我国深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坚实基础。与各类深层矿产资源勘查相统筹,部署开展全国性的深层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查明资源分布及类型,评价资源储量与开采潜力,形成完善的调查评价与科学开发利用技术支撑体系,建立权威、开放的全国性深层地热资源数据库,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三是加强引领支持,保障深层地热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将深层地热资源利用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布局中统筹考虑,做好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加强前瞻性规划引领。加强法规、标准与扶持政策供给,适时出台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产业政策、环保法规、财税政策、技术标准,加强对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引导与鼓励,加快推动深层地热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3月3日,全国两会举办首场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回答了关于中国经济的诸多问题,其中年轻人就业、民营企业发展备受瞩目。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刘结一表示,全国政协委员中有不少民营企业家[详细]

2024-03-05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办首场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详细]

2024-03-05

  关注农民增收、挂念农村儿童、关心农村教育,一份份建议聚焦乡村;尽管身体残疾,仍坚持定期到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和残障人士家中访民情、听民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黑土地保护插上科技的翅[详细]

2024-03-05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了多组经济相关数字。  4.74亿人次,6326.8[详细]

2024-03-05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从1954年9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即将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详细]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