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经济“新”观察: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要点有何深意?

发布时间:2024-03-07 14:48:09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中国网财经3月7日讯(记者 张紫祎)3月5日“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干货满满、要点多多。

  “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兼顾经济增长潜力和促就业等的需要,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支持粮食能源安全等领域建设……每个提法背后都大有深意。

  “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兼顾当前和长远

  一直以来,经济增速目标如何设定都是各界关注的一大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定为了“5%左右”。

  对于这一目标的设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6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这是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提出的。“这一目标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现场 中国网财经 摄)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从当前需要看,我国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防范化解风险,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增速。从长远或者从中长期来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里虽然没有明确的数量要求,但是里面隐含着对经济增速的要求。

  “从可能来讲,这一目标的提出也是综合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条件和有利因素权衡的。”黄守宏说,一方面,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在增多,去年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在趋于弱化。另外,去年以来采取的一些重大政策措施的政策效应今年也在持续显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5%左右’的目标,是留有一定弹性和空间的,而且和去年的预期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在接受中国网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说,去年我国GDP实际增长5.2%,今年这一目标的设定既和去年有连续性,同时也和我国现在的政策空间相吻合。

  全国人大代表李引泉表示,这一增长目标的设定既考虑到经济增长的潜力,也考虑到了促进就业等的需要,是稳健的,也是积极进取的。

  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粮食能源安全等领域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消息一出,“超长期特别国债”一词就成为了人们讨论的一个焦点。

  对于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田轩也表示非常关注。在他看来,这是今年中央财政发力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那么“超长期特别国债”特别在哪?有何背景?

  对此,郑栅洁指出,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是重大政策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打下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从出台背景看,这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郑栅洁说,要集中力量、加大攻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根基。

  主要投向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将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

  “初步考虑,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郑栅洁进一步解释道,这些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

  对于后续工作安排,郑栅洁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形成具体行动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启动实施。

  “我们将运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举措,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制度建设,一手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一手推动配套政策出台实施,强化政策的跟踪落实,高质量推动这项重大举措落地见效。”郑栅洁说。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一提法为资本市场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指出,影响资本市场运行的因素很多,机理也比较复杂,从监管者的角度来说,重视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建设,提升市场韧性,是需要深入研究和努力做好的一项工作,同时这是一项体系性的工作,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综合施策。

  在他看来,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建设至少包括“一个基石”和“五个支柱”。其中,“一个基石”,就是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五个支柱”则是更合理的资金结构、更完善的基础制度、更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更优质的专业服务和更严格的监管执法。

  “发行人必须是高质量的,上市公司首先要有良好的治理,有稳定的回报或者可以期待的成长性。大股东、实控人和管理层必须牢记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必须有姓‘公’的意识,对公众负责,持续提高投资价值。”吴清说。

  田轩认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就是要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前段时间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波动,那么我们就要稳定资本市场,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它的内在稳固性,也就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提高资产的可投性。”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是上市公司自身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吴清说,证监会的首要职责就是抓好全链条各环节的监管,与各方面一起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促使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治理、信息透明,更加专注主业、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稳健经营,更好回报投资者。

  在他看来,监管方面要严把入口、加强上市后监管。“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因此,审核注册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吴清还表示,要严肃整治、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另外,对一些通过“技术性”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等绕道违规减持的,要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定为“1200万人以上”,而去年是“1200万人左右”。从“左右”变为“以上”,凸显中国稳就业力度加码。  中国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详细]

2024-03-07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外资金融机构的热议。多位外资机构经济学家表示,面对多重困难挑战,2023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4年,中国政府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于[详细]

2024-03-07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代表委员热议。民营企业家对新质生产力有哪些见解?来看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详细]

2024-03-07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促消费问题?哪种促消费方式效果更好,发券还是发钱?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进行解读。 [详细]

2024-03-07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代表委员热议。新质生产力有何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保江进行解读。 [详细]

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