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持续巩固提高教师地位 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

发布时间:2024-03-10 08:45:52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中国网财经3月9日讯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9日下午举行记者会,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就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疾控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以下为文字实录: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中国网 伦晓璇 摄)

  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教育部怀部长。今年我国将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请问教育部将采取什么措施来落实这个行动?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谢谢。

  怀进鹏: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首先,我向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报告一组数据和基本情况,中国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到目前为止,全国一共有中小学幼儿园48.79万所,在校学生2.3亿人,教师1610万人,每个孩子后面都站着好几位家长,可以说基础教育办得好不好,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这是大民生,所以您直接关注到了教育的重要问题,非常难得。

  中国基础教育办得怎么样?我们用了大概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在世界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是第一个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基础教育各学段的普及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OECD经合组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达到了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去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次大会同意在中国上海举办STEM教育研究所,STEM就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数理化农医,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欧美发达国家之外首次设立的一类研究所,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对中国在人才培养、理工农医、STEM教育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上好学”的愿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要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我理解,所谓“扩优提质”,就是要把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得更高,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得更大,让整个教育的发展成果和人才培养的能力更多、更公平地惠及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具体怎么实现,我想我从五个方面向各位作个报告。

  一是结构布局要扩优提质。就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要适应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建立县域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监测和报告机制,更好更合理地优化城乡两头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加强县域普通高中的建设,着力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资源,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

  二是学位供给要扩优提质。就是进一步增加优质学位,我们将进一步持续改善中西部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的提高,同时推进“四个一批”:高起点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扩招一批、集团化办学提升一批、城乡结对帮扶一批,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新优质学校增长,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质量的差距,努力使群众认可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三是培养能力要扩优提质。就是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优质教材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大力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充足的课间活动,注重劳动习惯养成,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着力解决小眼镜、小胖墩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快实现校内减负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是教师队伍要扩优提质。前一段时间,我们开展了“教育家精神”巡回演讲,广西北海幼儿园的一位老师范徽丽,她是“全国最美教师”,她在谈“教育家精神”理解的时候有一句话,叫“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依靠有爱的温度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我们会继续加强“国培计划”,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培训,大力实施“国优计划”,通过“双一流”大学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持续巩固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我们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成长为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用自己的行为示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孩子们在学校能够感受到更美好的成长陪伴。教育强国建设,教师队伍是其中必答之题,我们要不断厚植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让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五是合作育人要扩优提质。就是进一步加强家校社协同,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大学校、大熔炉,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育人的合力,孩子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我们期望与家长一道,共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成才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我们希望与社会合作,把更多优质的社会育人资源提供给孩子,同时让不良信息、不良行为远离未成年人。我们要合理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本事、积极面对现实,让孩子们在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我们需要学校与家庭、与社会来共同守护和关爱我们的未来,共同推进基础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

  谢谢。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新质生产力,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详细]

2024-03-10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  中国网财经3月9日讯(记者李春晖)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详细]

2024-03-10

  每年两会期间,预算报告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根据预算报告,财政收支均将达到历史新高,而差额相比去年进一步扩大。  根据预算报告,2024年,全国[详细]

2024-03-10

视频无法播放,请升级浏览器至最新版。视频:【两会30秒】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既是增强当前经济增长动[详细]

2024-03-10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等经济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达了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速的乐观预期。  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如何,近年来备受国内外舆论关注。国家统计局此前表示,对于中国经[详细]

202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