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需要前瞻研判相关风险,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在发展和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引导人工智能应用朝着向上向善的方向发展
最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虚拟人物的现象引起关注。通过收集照片、语音等资料,该技术能生成已故亲人的影像,为部分家庭提供情感寄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人工智能得以较为逼真地还原人物影像,离不开大模型的应用。以高质量的数据为训练“养料”、以高性能算力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具有了出色的内容理解和生成能力。整理文档、写作代码、检测零部件缺陷……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辅助。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更高效的人工智能应用将在未来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也应该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给社会治理、伦理道德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以生成人物影像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在收集、生成数据时,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和肖像权。打破真实和虚拟的边界,让亲人再次“重逢”,也存在一些伦理上的争议。进一步说,如果相关技术被恶意使用,还可能引发制造虚假信息、诈骗等违法活动。此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作活动,是否会侵犯知识产权等,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摸索和防范。
更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需要前瞻研判相关风险,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在发展和规范之间找到平衡点,引导人工智能应用朝着向上向善的方向发展。对此,我国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为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被滥用和侵权,2023年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
如何与人工智能“朝夕相处”,关键在使用工具的人。从更大的时间跨度看,纵观人类文明史,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当前的信息时代、智能时代,每一次生产工具的变革,都冲击着人们的固有经验与思维定式,每一次我们都在挑战中迈向了新阶段。相信通过前瞻研判风险挑战、健全保障伦理规范和法律体系,加强全球合作与对话,我们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增进社会福祉。
拥抱更美好的智能时代,我们更需厘清技术的边界。未来,或许人工智能会让一般的知识生产打折扣,但我们不应失去创造性;或许虚拟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不应让真实世界的意义消散。再强大的人工智能也只是辅助工具,在计算和逻辑之外,还有更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不懈努力去实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9日 11 版)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4-10
2024-04-10
2024-04-10
2024-04-10
最新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