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天津市河东区产城升级促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17 08:31:31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日前,天津市河东区政务服务办公室与北京市房山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河北省保定市行政审批局共同签署《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将在企业设立、医师执业注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领域,实现“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问题。这也是天津市河东区深化“跨省通办”、加快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体、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10年来,河东区践行新发展理念,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谱写三地合作新故事。

  棉3创意街区坐落于天津海河东岸,由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厂房与临河新建综合体组合而成。百年前的天津第三棉纺厂车间,是机器轰鸣、生产繁忙的纺织厂房。如今的棉3创意街区围绕“科创+文创”的发展定位,吸引更多文化消费业态进驻街区,一批科创企业来此创业。

  成长于河东区的天津八分量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企业,2022年落户棉3创意街区。天津八分量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王佳帅说:“有了全方位的服务,会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河东区优秀的营商环境,就是企业创业沃土。在这里,我们对接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获得了资金支持。”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河东区加速建成产创融合转化基地。依托驻区央企、大院大所,河东区布局了一批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天津市河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人才办主任于春野介绍,河东区实施“翔东计划”“来即安居”工程,服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能建电建公司、天津电力设计院、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形成了特色产业链。

  河东区推动跨区域商事制度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畅通三地资源流通渠道。10年来累计吸引京冀企业近4000家,落地北京投资重大项目20个、总投资超400亿元,引进了13家总部企业。目前区内已有央企地区总部或功能总部29家、中央在津科研院所10家,以及一批国家和部委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生态。

  以链聚力,河东区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载体。作为承接非首都功能“1+16”的重点平台,金贸产业园于2022年获批为国家级天津滨海高新区扩容区。如今,2.5平方公里的园区内,落地了华勘集团总部和华勘新家园项目、中核(天津)科技氢能等新项目。目前,园区科研成果转化数量达到14个,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链”融合。

  作为天津老城区,河东区的城市更新、“腾笼换鸟”的任务繁杂。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以河东区的“井冈山路周边片区城市更新”和“津龙湾周边片区城市更新”两个城市更新项目为例,这些项目更新后拟引入轨道交通相关技术服务企业作为产业龙头,发展信创产业、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工程勘察设计等相关配套产业,促进区域科创型企业聚集。

  城市更新的资金如何解决?农行天津河东支行作为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的主办行,积极提供金融服务,为两个项目先期投放贷款超过6亿元。“为做好城市更新配套服务,农行天津河东支行创新推出以企业为核心的‘保理e融’业务,解决上游小微供应商融资难问题,成功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超20亿元,累计为地铁项目投放绿色信贷超50亿元。”农行天津河东支行行长冯斌说。

  京津冀大项目正助力河东区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668家央企和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河东区,同比增长23%。中通建天津分公司、泰瑞数字孪生、中熵科技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河东区还聚拢京津冀科研院所、高校和产业链企业,成立“智能电气电力”产业联盟、“智慧核能”“地质海洋与生态”创新联合体,服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联合40余家知名基金、15家高校院所共同打造河东桥园基金营地,建设科技金融品牌高地。

  此外,天津河东区还发挥“门户”优势,以天津站为起点建设了8.28公里沿海河“金创走廊”。渤海银行大厦、嘉里中心、中海城市广场、金茂汇、万达中心、棉3创意街区等200多万平方米新建载体形成了创业投资、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经济日报记者 商 瑞)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财政更可持续。   今年财政政策既适度扩大支出规模,又强调精准调控,推动经[详细]

2024-04-17

  巩固外贸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详细]

2024-04-17

  “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   近年来,为加快中小企业数字[详细]

2024-04-17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保护消费者权益,对于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能、增进民生福祉、护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详细]

2024-04-17

  多种因素叠加不断冲击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预警救济专家委员会日前发布《国际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形势报告(2024年3月)》。报告显示,进入2024年,受全[详细]

202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