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铁先生在日照市无偿献血13次,共计4900毫升,还曾因此获奖,但妻子在济南做手术备血却因异市被拒。记者从日照市中心血站证实,山东省卫健委已介入调查。铁先生打电话当天,已协调将两袋备用血送达医院,其妻手术顺利未用上。对于类似情况,目前正积极协调,寻求制定全省联动相关文件。(《华商报》4月15日)
无偿献血是典型的利他行为,既饱含与人为善、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基因,也承载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共同体意识。铁先生多次参与无偿献血,显然对无偿献血有充分的价值认同。只不过,无偿献血作为一种公共事务,很容易陷入“搭便车困境”——很多人都想坐享其成,却不愿意支付成本。
不论是颁发“无偿献血奉献奖”,还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献血者可免费游览公园、旅游风景区,到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就诊免交门诊诊查费,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为打破无偿献血的“搭便车困境”,提升公众参与无偿献血的意愿和动力,许多地方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
针对献血者及其亲属的用血费用减免政策,就是激励无偿献血的重要措施。在人口流动成为常态的现代社会,异地就医的情况并不少见。然而,不同城市之间的血液库存资源并不共享,互联互通存在一定障碍。就像报道中一名血站工作人员所言,“正常情况下血液库存是不共享的”。
每一次无偿献血都是为生命续航。保障献血者的法定权益,防止“异地用血被拒”的再次上演,关键在于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目前,全国统一的电子无偿献血证已经基本普及,多个地区实现了采供血机构与用血医疗机构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健全无偿献血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打破献血者用血的地域限制,在省域范围乃至全国建立统一的血液调度平台。
让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异地用血更加顺畅,需要打破“利益的藩篱”和观念的壁垒。当献血者得到应有厚待,自然会驱动更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当中。
杨朝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4-18
2024-04-18
2024-04-18
2024-04-18
2024-04-18
最新阅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