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4-04-18 08:25:50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去年以来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既包括技术、业态、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要针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博弈必争领域强化精准政策支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使我国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供给。当前,全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任务艰巨。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自主创新,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尽早取得突破,力争实现我国整体科技水平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常态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的机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用好政策工具箱,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激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强研发体系。遵循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成长规律,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机制,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加快向企业集聚。

  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科创平台是推动产业转型、转移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支撑引领。要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由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校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承载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注重科创平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更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必须加快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要推动政产学研资等一体发展,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注重资本赋能,积极培育投资于民营科创企业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强化人才驱动,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所需,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精尖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培育能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支撑。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大政策供给支持力度,放大政策乘数效应,为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活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树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通过评价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推动产出高质量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智能扫地机、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电饭煲等琳琅满目;在新能源相关展区,最新的充电桩、储能站、光伏板、新能源电动车等也是不一而足……本届广交会,越来越多的智能化科技创新产品亮相[详细]

2024-04-18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总结制造业金融服务良好经验、衔接近期印发的各项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详细]

2024-04-18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较好基础。”4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并对相关[详细]

2024-04-18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  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延续去年以来[详细]

2024-04-18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去年四季度增长1.6%。国民经济开局良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详细]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