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超配”声音不断 外资机构看多中国资产

发布时间:2024-04-24 08:51:15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继续超配A股。”这是高盛亚太首席股票策略师慕天辉(Timothy Moe)及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4月23日在高盛举行的媒体会上给出的最新投资建议。同日,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在发给中国证券报记者的邮件中提及,瑞银分析师已上调中国股票市场评级至“超配”。恒力石化则发布公告称,沙特阿美(或其控制的关联方)拟向公司控股股东恒力集团收购其所持有的占恒力石化10%股份加1股……

  近期,外资唱多、做多A股的例子不断增多。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经济恢复向好、政策逐步显效、A股估值水平较低等因素不无关系。随着相关部门不断拓宽跨境市场互联互通渠道、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优化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环境等措施的政策效果不断释放,会有更多长线外资机构加大投资中国的力度。

  有利因素提振信心

  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投资价值凸显,叠加基本面向好、政策持续显效等多重因素,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长期投资机会,促使更多外资机构看多中国市场和中国资产的表现。

  政策面上,新“国九条”及后续配套措施的落地,正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促进更好回报投资者。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效果逐步显现,若回报投资者(包括现金分红、回购)、公司治理、长钱入市等指标向国际成熟市场平均水平看齐,A股估值可提升约20%。最乐观情境是,如果上述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A股估值或可提升约40%。”刘劲津表示。

  从基本面看,表现超出市场预期的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均给予资本市场以有力支持。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表示,二季度A股有望企稳并延续反弹态势,主要理由在于,表现超出市场预期的高频经济数据给予资本市场边际支持。经济向好预期逐步增强,将成为二季度A股市场表现最重要的边际变化。

  中国资产吸引力还来自于较为合理的估值水平。高盛等多家机构认为,纵观全球主要地区股市估值水平,当前A股整体估值水平极具吸引力,特别是蓝筹股、大盘股估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外资机构加大布局力度

  看好中国机遇的一些外资机构选择增设在华机构、扩大在华投资。

  眼下,外资机构在华展业步伐不断加快。本月以来,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安联基金宣布已正式获准展业,外商独资券商法巴证券也获批设立。

  今年以来,包括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联博基金、渣打证券等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通过增资、新设券商等方式布局中国市场。

  “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深感荣幸能参与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并与中国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携手开启新的合作篇章。”安联基金董事长吴家耀说。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看好从近期A股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也可窥见一斑——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阿布扎比投资局等在内的多家外资机构纷纷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来自中东的投资机构近期不断加仓“中国资产”。恒力石化4月23日公告称,恒力集团已与沙特阿美签署《谅解备忘录》。沙特阿美(或其控制的关联方)拟向恒力集团收购其所持有的占恒力石化10%股份加1股。

  荣盛石化也于22日披露了与沙特阿美最新合作进展。荣盛石化公告称,公司与沙特阿美积极推进,双方拟分别出售和购买荣盛石化全资子公司中金石化和沙特阿美全资子公司SASREF各50%的股权,以及按股权比例分别联合开发中金石化和SASREF的扩建工程。

  与金融开放同频共振

  外资机构加快布局,与中国资本市场稳步扩大开放同频共振。

  一方面,跨境市场互联互通渠道不断拓宽。证监会4月19日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等,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

  “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投资标的等举措,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促进更多境外投资者入市交易,充分带动提升境内市场流动性。”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说。

  另一方面,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举措加码。商务部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支持境外机构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方式,投资境内科技型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华发行人民币债券,并投入科技领域”等具体措施备受关注。

  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也有望延续稳定增长态势。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日前介绍,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方向,稳步扩大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更加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优化境外机构直接入市、“债券通”“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加强与境外机构的交流沟通,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莫 李昱佑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56亿元,同比增长2.9%,继续加大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力度……  4月22[详细]

2024-04-2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4月23日发布数据,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3万人。按照今年“12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一季度已完成全年任务的四分之一。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就[详细]

2024-04-24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马妍   国家统计局4月16日发布了2024 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详细]

2024-04-24

  4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海关获悉,一季度,京津冀区域进出口12539.6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京津冀三地外贸均实现增长,北京地区进出口拉动作用最强。  同时,区域外贸中与新能源汽车、[详细]

2024-04-24

  4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一季度,中央财政多举措支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据介绍,2024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制造业领域专项资金,支[详细]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