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一季度国民经济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9:03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中,虽然总体数据超过普遍预期,但我们对此仍需要保持客观理性。”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首季答卷的关键词可以概括为“蓄力待发”,这传递出了中国经济的暖意:当前,诸多积极因素为中国经济发展蓄势聚能,宏观经济运行边际改善,我国正处于经济复苏的转折点。

  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反映的经济走势究竟如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制造业增长6.7%。此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

  “在经济回暖的过程中,制造业通常先于服务业复苏,投资通常先于消费恢复。”刘畅分析称,一季度制造业生产恢复喜人,但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风险尚未完全消除,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由负转正需要时间。此外,制造业增长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的反差仍然存在,国际局势的动荡也可能对制造业外需构成挑战。

  如何看待宏观数据变化与市场走向?刘畅表示,宏观经济呈现积极态势,应理性看待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这是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制造业生产的恢复对一季度经济增长起到了引领作用,但其通常难以被大众感知;另一方面,消费和房地产对大众感知宏观经济运行热度影响更大,但这两项尚未完全恢复。

  具体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增速略低于不变价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3月份,CPI同比上涨0.1%,环比下降1.0%。

  “受到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以接触型消费为代表的消费市场恢复势头有所放缓。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也仍未完全企稳,财富效应使得居民在日常消费方面仍较为谨慎。”刘畅表示,因此,还需客观看待个人对经济运行的感知与宏观经济数据反映出的经济恢复状况之间的差距。

  展望下一阶段宏观经济形势,刘畅表示,我国在继续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和强度的同时,还应将居民收入和房价预期划为重点,通过实质性的政策措施来提升居民收入预期的放大效应,这有助于改善现阶段居民消费心态、提升实际消费水平,从而使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更加稳固和牢靠。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新华社重庆4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进一步全[详细]

2024-04-26

  在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藏A”绿色号牌的新能源汽车今年明显增多,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记者近日在拉萨市多家汽车4S店看到,看车、成交、咨询的顾客络绎不绝,新能源汽车在边[详细]

2024-04-26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下坞开始搭载总装,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集聚效应加速释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紧锣密鼓建设……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详细]

2024-04-26

  85.5%,这是一季度内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内需作为经济第一拉动力的地位持续稳固。不同以往,这次“85.5%”蕴含的意味有些不一样。  不一样之处在于新的消费增长动力越来越强了。 [详细]

2024-04-26

  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纵贯我国西部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支撑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中外经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 [详细]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