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首个黍稷遗传转化平台建立

发布时间:2024-05-11 08:41:06 来源: 编辑: 浏览:
原标题:首个黍稷遗传转化平台建立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在学术期刊《植物学报》上发表。

黍稷又叫黍子、糜子、大黄米,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早驯化栽培的农作物之一,早在8000年前的河北磁山地区就有先民大量种植和储藏。如今,这一作物已广泛栽培于亚洲和欧洲的半干旱地区,其营养丰富、成分均衡。不仅如此,作为高光效作物,与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主粮作物相比,黍稷生长周期短,具有耐旱、耐盐碱、耐贫瘠性强等特性,是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禾本科作物,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开发边际土地的抗逆先锋作物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救灾作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黍稷功能基因组学与生物育种研究却一直缺乏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和基因组编辑系统。

研究团队通过对13份黍稷种质资源的愈伤组织诱导效率和芽再生能力进行评估,从中筛选出一个在离体培养中能高效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具有高效芽再生能力的种质“红糜”。研究人员以该材料为基础,构建了由黍稷农杆菌作为转化载体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以上技术,获得了抗除草剂的转基因黍稷新种质,并组装了一个近乎完整的黍稷参考基因组。

据悉,该研究成果为未来的黍稷功能基因研究和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了从基因组到遗传转化平台的一整套研究资源与工具,也为其他主粮作物的育种创新提供了可选择的抗性基因资源。(记者杨舒)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原标题:他们的青春围着“一口锅”转专家在“中国天眼”馈源舱前进行现场考察(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与“中国天眼”来一次“亲密接触”,太不容易。   从贵阳一路向南,驶[详细]

2024-05-11

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4/5/10/0578aef7-50bd-4973-b114-adcfdde04e60.xml",width:640,height:360});人民网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郝孟佳)五月是春天的尾声,也是夏天的开启。此时,[详细]

2024-05-11

原标题:高校应成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枢纽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性力量。图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新华社发   全面建设社会[详细]

2024-05-11

原标题:【光明时评】期待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重大战略科研任务的许多项目团队,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在未来科学大[详细]

2024-05-11

原标题:深耕人文沃土 推动学术兴校夜色静谧,山东大学文史楼里,《文史哲》编辑部主编、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杜泽逊正埋首工作。在卷帙浩繁的典籍中,“合古今而集大成”的《永乐大典》熠熠生辉,作为“[详细]

202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