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在使用某词典APP时注意到,APP的隐私政策选项为默认勾选“同意”,取消勾选、拒绝APP处理其个人信息则APP自动退出。当张女士注册使用一段时间后想停用该APP时,却发现无法撤回允许该APP处理其个人信息,因此将该APP运营者诉至法院。近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结了该案,认定某词典APP存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情形,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据5月16日《工人日报》报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在众多网络APP中,经常能看到“我已阅读并同意”这一选项,这几乎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服务时的标准流程。然而,正是在这个看似普通的环节中,却往往隐藏着一些对消费者不利的条款。在用户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按钮时,其中暗藏的猫腻正在不知不觉中侵犯着消费者的权益。
很多APP在制定用户协议时,总会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这份协议中,往往包含着一些对用户不利的条款,比如无限制地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无条件地使用用户数据,甚至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用户信息泄露给第三方,而这些条款,往往会被隐藏在冗长的文本中,让用户防不胜防。其实,大多消费者并非没有防范之心,而是因为很多APP都必须勾选同意才能使用,消费者只能被迫同意,即便有的APP没有强制,其协议却让用户“想看又看不懂”,最后还是得无奈同意。
其实,在2021年起施行的《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中明确规定,APP不得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所以,不管涉案APP把隐私政策默认勾选为“同意”,还是强迫用户勾选或是故意隐藏,都不符合“自愿”“明确”的要求,这是APP运营商显著违法行为之一。
用户首次使用APP时,运营商除了应通过明确的协议告知哪些信息将会被收集外,还应做好对已收集信息的保管,如加密存储和传输用户数据,定期检查和更新数据保护措施。同时做好用户控制权的落实,即允许用户查看、修改或删除被收集的个人信息,让用户能够轻松地撤销对某些信息的收集许可。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那些含有不公平、不合法条款的协议,应要求平台立即修改;对于泄露用户信息的平台,应依法处罚。用户应增强自己的信息保护意识,在使用互联网服务之前,要认真阅读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理解其中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可能影响自己权益的条款。同时,用户也可以借助一些第三方工具,对平台的隐私政策进行审查,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5-20
2024-05-20
2024-05-20
2024-05-20
2024-05-20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