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能源

业内人士:疯抢国债,也是对经济的“唱空”

发布时间:2024-07-16 09:01:20 来源: 编辑: 浏览:
今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持续火热,但是潜在风险不容小觑。业内专家多次提示,债市不会永远上涨,当前市场反转的风险不断增大。

对于债市风险,央行正从喊话转向行动。从4月开始,央行就开始提醒市场“不要炒国债”;7月1日,央行宣布将于近期面向部分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并表示卖出国债操作正推进落地。

“这次公告表明,央行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市场,国债价格会降。国债市场存在价格下降预期,未来运行就会更平稳。”光大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旭对《金融时报》记者解释。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央行公告借入国债并卖出,是保汇率、稳预期的体现。国债买卖是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利率调控机制作用。

绝非量化宽松

央行买卖国债定位于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

实际上,近几个月以来,市场对央行买卖国债一直保持高度关注。

如何理解这一操作?业内人士提示市场注意,央行买卖国债定位于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绝不是要搞量化宽松(QE)。

从国际经验看,发达经济体央行搞量化宽松往往有自身阶段背景。通常是在危机冲击下,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直至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后,国债市场仍流动性较差,缺少买盘而抛售力量很强,价格渠道传导不畅,央行通常会诉诸非传统货币政策,其中就包括量化宽松(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国债、商业票据等)。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后,发达经济体央行普遍将宽松货币政策用到极致,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提供极度充裕的流动性。

而回看我国情况,目前货币政策仍有充足空间,财政状况健康可持续,并不需要实施QE。据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分析,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金融机构总体保持健康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尚未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国债市场认购和投资热情颇高,一定程度上还有“资产荒”迹象,不存在推出量化宽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不必把作为常规操作的国债买卖,与量化宽松画等号。

为何选择推进“卖出”操作?

对于央行为何推进国债卖出操作,有业内人士解释,此举有利于平衡好供需的时间错位问题,并更好地发挥利率调控机制作用。

“央行一直表示买卖国债操作是双向的,既有买也有卖。”该业内人士分析,短期央行对国债买卖的探索可能以卖出操作为主,这与近期不断走低的国债收益率有关。央行有可能通过借入国债,然后再在二级市场卖出,以达到维持正常收益率曲线的目的。

具体来看,这种操作实际上释放出了存量长债,短期内会形成相对更多的供给,对二级市场债券供求有实实在在的影响;可视为是未来供给的提前释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上反映的长期国债发行偏慢问题。

除了平衡供需,在张旭看来,央行国债买卖是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利率调控机制作用。他表示,未来央行更多是以调控短端利率为主,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通过短期政策利率引导长期市场利率,从而形成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对于更好地实现价格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长债利率,张旭认为,当前长债利率已处历史低位,未来跟随降息下行空间有限。“今年以来30年、50年期国债收益率先后跌破过2.5%,整个国债收益率曲线延续下移态势。”他表示,当前长债利率明显超调,未来降息降的也只能是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不代表处于低位的长债利率也要跟随下行。

“央行也明确表态要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长债收益率曲线,两者是会统筹考虑的。”亦有业内人士解释,如果市场参与者将降息视为对长债利率下行预期的印证,将会形成新一轮长债利率下行压力,带来预期与长端利率之间的螺旋下行循环。

此外,从保汇率、稳预期的角度,业内人士解释,机构疯抢国债,等于预期以后利率越来越低,说不定像日本那样进入长期低利率时代,基本上就是在唱空人民币,也是在做空中国经济,加大了资金流出压力。

“美国降息时间表还有不确定性,资本市场表现仍然较好,大量美元回流美国,美元较为强势。亚洲各国都在打一场看不见的汇率保卫战,防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再现。”庞溟对《金融时报》记者进一步分析,国债收益率是资产定价之锚,会直接影响银行利率;国债价格过高,意味着收益率太低,未来利率就不可能提高。

当然,维护债市平稳运行需要多管齐下,发挥政策合力。“央行已经多次提示相关风险了,未来还需平衡好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加强投资者教育、落实好监管制度等。”庞溟告诉记者。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北京7月14日电 14日,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南方电网展示了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电力大模型“大瓦特”,其已实现人工替代率80%。 南方电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大瓦特”基于自主研[详细]

2024-07-16

近日获悉,截至2023年底,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总装机规模达2.37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69.89%,光伏装机、新能源装机、清洁能源装机规模持续位居全球第一。 国家电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积[详细]

2024-07-16

(2024年7月15日) 国家统计局 上半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有效落实各项宏观政策,国民经济[详细]

2024-07-16

记者14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6月份,国家铁路发送货物3.32亿吨,完成货运周转量2665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6.1%、5.3%,创历史同期新高。目前,中国铁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指标稳居世界[详细]

2024-07-16

记者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获悉,截至7月12日,新疆新能源装机达到8003.8万千瓦,突破8000万千瓦大关,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 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新疆持续加快以新能[详细]

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