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如何看待当前物价态势,PPI何时转正?

发布时间:2024-07-18 08:49:32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当前物价运行态势怎么看,PPI同比何时转正?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市场供需关系改善,物价水平能否持续温和回升?

  受访专家认为,当前物价总体稳定,数据出现温和改善。下半年,在猪肉价格和服务价格支撑下,CPI同比中枢或小幅回升;PPI同比将继续回升,有望在四季度转正。

  价格走势出现积极变化

  今年以来,消费领域的价格运行呈现从波动到平稳的过程。上半年,CPI同比上涨0.1%。

  具体而言:1月,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CPI同比下降0.8%;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CPI同比上涨0.7%;3至6月,CPI同比涨幅在0.1%到0.3%之间,消费市场价格趋于平稳。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供给稳定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恢复,消费领域价格平稳运行。”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王有捐表示。

  一些积极变化已经出现:猪肉价格由负转正,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核心CPI温和上涨。

  ——猪肉价格回升。猪肉价格自4月开始同比转正,5月同比上涨4.6%,6月同比上涨18.1%,涨幅不断扩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结合前期产能调减情况和当前猪价走势综合研判,猪肉价格仍将总体保持温和上行态势。

  ——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上半年,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燃油小汽车价格下降5.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家用纺织品和家庭日用杂品价格分别上涨2.3%和2.5%,涨幅比一季度分别扩大0.7和0.5个百分点。

  ——核心CPI保持温和上涨。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涨幅与一季度及上年同期相同。

  “二季度核心CPI维持正增长态势,价格中枢回升趋势仍较温和。”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分析,随着下半年多个节假日来临,居民出行需求有望回升,服务价格有回暖空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猪价可能阶段性反弹,下半年CPI同比中枢或小幅回升。

  供需改善将助力PPI同比尽快转正

  上半年,PPI同比走势呈现一季度下沉、二季度加快回升的“对勾型”形态,反映出生产端供需失衡状况改善,供需关系有好转趋势。

  “工业生产者价格与工业企业利润具有相关性,PPI同比降幅持续收窄,反映工业部门供需有望趋于平衡,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整体持续改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从细分领域看,上游价格回升好于中下游,石油、有色金属相关行业价格较快上涨。

  王有捐认为,今年以来,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整体呈上涨态势,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月度同比涨幅在3.4%至9.4%之间,上半年平均上涨6.7%,涨幅比一季度扩大2.1个百分点。

  “二季度以来,PPI负增长快速收敛,显示出生产端供需失衡状况有所改善。”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

  PPI同比何时“转正”?多位受访专家认为,PPI同比转正将发生在三季度以后。申万宏源研究所资深高级宏观分析师屠强认为,“双碳”政策强化或推动上游价格,预计PPI同比转正时点是11月。

  “如果房地产在下半年能够实现政策目标、达到企稳状态,那么CPI和PPI都会在下半年有更好表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表示。

  物价温和回升需要政策协同发力

  在物价运行整体回升的趋势下,也仍存在一些挑战。比如,上半年服务价格涨幅略有回落,6月PPI环比由正转负等。同时,考虑到下一阶段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或将减弱,内需回升的重要性将有所上升。

  不少受访专家认为,政策端需要多方发力,促进内需扩大、物价回升。

  ——宏观调控政策要加码。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居民核心需求回升仍需要时间修复。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发力,扩大有效需求持续回升,保持物价水平温和回升。

  ——扩内需政策要加快落地见效。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看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对部分行业价格将形成一定支撑。

  ——财政货币政策要注重协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建议,利率调整要根据国内经济基本面需要而定,广义财政支出需要进一步发力,提高企业和居民的盈利,从而走出需求不足的局面。

  “经济回暖、总需求回暖,有利于支撑价格回升。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会带来积极影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鲜明政治导向、深远战略思维、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人民情怀、科学思想方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详细]

2024-07-18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轻工业实现营业收入8.8万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利润5242.9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高于全国工业15.3个百分点。轻工业涵盖吃、穿、住、行[详细]

2024-07-18

  经济日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齐慧)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同期新高。   国铁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铁路[详细]

2024-07-18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产业融合发展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详细]

2024-07-18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详细]

202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