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为“假期向学生开放校园体育设施”点赞

发布时间:2024-07-25 09:20:18 来源: 编辑: 浏览:
原标题:【光明时评】为“假期向学生开放校园体育设施”点赞

中小学放寒暑假了,学校里的体育场馆,孩子们还能使用吗?

当然可以。北京市教委近日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体育设施在节假日及寒暑假向学生开放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小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面向学生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应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

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让学生们在假期里、休息日也能快乐奔跑、释放激情,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要说开心,不光是学生们,家长们或许是更开心的那一群人。

以往,出于安全考虑,中小学校园一直实施封闭式管理,哪怕是寒暑假、休息日也不例外。这不难理解,因为安全问题也是社会公众的共同关切。不过,如果因为放假了、休息了,就把想运动的孩子们拒之门外,并不合适。一方面,目前社会层面的公益健身场地还不够充足,而收费场地限制较多且价格不菲,特别是喜欢扎堆的孩子们很难在这些场地跟同学们约起来;另一方面,优质的校园体育设施在假期处于闲置状态,相应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完全可以向学生们开放,这也符合就近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则。

至于学校担忧的安全问题,其实是可以通过科学测算、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风险降到最低的。北京市教委通知也要求,按照先室外、后室内的步骤,有序开放校内体育设施;测算各时段最大入校学生数量,合理设置入校锻炼学生人数;细化开放的时间、方式、条件,以及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等。通过明确各方责任,把各项准备事项做细做实,心中有数,好事就能办好。

其实,从今年4月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中小学公共场馆已开始在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间向本校师生、家长开放,且开放的不光是体育设施,还有学校图书馆。这样,既缓解了假日锻炼场馆“一地难求”问题,也让优质的校内公共资源与学生的成长需求无缝对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经开区也规定,学生每次进校可带一位家长。如此一来,学生和家长既能“亲子同行”,安全问题也得到了保障。

中小学体育设施属于公共资源,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社会资源。近年来,要求开放校园的呼声一直很高。湖南长沙、福建泉州、广东珠海等城市的中小学体育场地今年向社会开放,极大满足了学校附近居民就近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当然,各地情况不同,也没必要“一刀切”,循序渐进、有序开放才是可行之举。不过,像以往那样,一放假就大门紧闭,“听任操场上野草疯长”的情形,不应再持续了。

今年3月,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也提出,推动单位体育、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错时共享。因此,对学校来说,假期里有序开放校内体育设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此外,从学生的身心成长角度考虑,假期里开放校内体育设施也好处多多。跑跑更健康,跳跳更活泼。暂时离开老师的扶持,孩子们自然会自行组队,这无疑会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即便中间发生一些小摩擦,也会自行协商解决,这样的“碰撞”“斡旋”,其实都是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学校的体育场馆足够大,这是运动的场所,也是人生的舞台,更是未来的美好回忆,理应尽可能地容纳下每一名热爱运动的学生。

(作者:胡印斌,系媒体评论员)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人民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李依环)近日,网传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河口中学一名教师向学生发送表白信息,引发广泛关注。今天,霍邱县教育局通过“霍邱发布”公众号发布情况通报称,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情况[详细]

2024-07-25

作为中国雅文化的集大成者,昆剧发源于600多年前的江苏昆山,有“百戏之祖”之誉。过去,昆曲爱好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如今,喜欢昆曲的年轻人正越来越多。[详细]

2024-07-25

87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上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从沉沦到觉醒,从苦难走向辉煌,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本期节目将带[详细]

2024-07-25

庄佳韵李天逸(右一)在听茹教授(左一)讲解费静茹 宋柏林摄杨涵李红序吴帅在森林保护实践中坚定理想■ 庄佳韵 北京 大学生“鞘翅目瓢虫科”“膜翅目胡蜂科”“蜉蝣目蜉蝣科”……看着面前一盒盒[详细]

2024-07-25

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脉的载体,需要我们系统性地保护、传承与发展。今年是我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非遗正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发展新动力。本期节目[详细]

2024-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