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妈妈也这样吗?每天在直播间买上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便宜的贵的都有,说她也不听,非要把家里搞成破烂仓库才满意?”这是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留下的求助帖,帖子下另外一位网友回复:“一模一样……”老人们为何会迷恋上网络购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家人们”不是真家人 直播间里套路多多
“家人们,这群坏人现在都已经被我们绳之以法了啊,现在我们把这些坏人的东西统统贱卖,家人们说好不好!有家人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再去为民除害!”一群人又喊又叫地对着镜头,慷慨激昂地述说着所谓惩恶扬善的故事,购物车里再上一堆小玩意儿,每天晚上成千上万个直播间,总有一些购物直播间里正在上演这样的剧本。
在不少人看来,这些主播不过是跳梁小丑,这些所谓的惩恶扬善也不过是表演的剧本,别说购物了,甚至都不会点进去观看。但是这些人的直播间人气可不低,上万人同时在线是常事,是什么人会如此沉迷这类直播间?
网友“偏爱”此前在网上求助,她说自家父亲年近六十,这一年多以来中了直播间的毒,“比如主播替谁谁去教训坏人”。这段时间,父亲又开始迷上了直播带货,“光是除皱的化妆品就买了十多瓶,还有能‘打通血脉的床单’、保健品,从没听过牌子的酸奶、蛋白粉,估计能摆一屋子。”
网友EGO也有着类似的遭遇,他的父亲也迷上了直播间里的“劫富济贫”,“主要是买来的东西一点儿也不好”,比如号称可以治疗癌症的蓝光器,就是EGO的父亲在直播间买的,并深信其功效,“直播间的人说什么他都信,为此还跟我吵架……我快要崩溃了……”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女们的崩溃也不是因为一次两次的购物就会出现的,网友“好大儿”分享了她的家庭故事:她的公公沉迷于廉价网购,即便家里有,但是看到便宜的总还想要购买囤货,“一开始虽然觉得他很浪费,但也觉得他年纪大了,东西买回来也就占点地方,不影响什么,他开心就好。”但是公公的购物瘾似乎开始愈演愈烈,渐渐地开始购买起保健药品,并试图让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吃这些牌子不明的药品,丈夫和公公也讲过道理,但奈何公公完全听不进去,结果丈夫一怒之下便把公公买的一堆东西丢了了事……“说点啥好呢!难怪说现在老人的钱好赚啊。”
健康焦虑、情感需求、冲动消费……直播购物如何让人上瘾
在通常的看法中,网络成瘾、购物成瘾似乎更容易发生在思维发育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身上,而老一辈人不少都是苦日子过来的,省吃俭用了一辈子,怎么可能会在网购上大手大脚呢?其实,对于绝大部分的子女来说,最令他们生气的并不仅仅是因为老人浪费了钱,而是因为这些品牌来源不明的商品可能会给老人的身体带来伤害。
“确实,按照生活经验,老年人通常对钱袋子捂得比较紧,并且与晚辈相比,他们对网络事物的接受也存在一定的门槛。”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赵伟表示,而今,智能手机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给自家老人配备智能手机,各个软件的适老化也做得很不错,老年人要上网购物已经变得非常便捷。另一方面,赵伟也指出,传统观念上认为“老人会捂紧钱袋子”的观点或许在当下已经变了,“由于物质生活的改善,老一辈也不再是节衣缩食的代名词。有不少生活在城镇的老人非常重视养生,也因此对于保健品更为关注。这或许也能说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人存在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这也使得他们成为网络销售的潜在对象。”
不管直播间里上演的是什么样的剧本,会让人沉迷其中无疑是因为切中了观众的某些潜在心理需求,是销售方投其所好的一种表现。赵伟提及,如今直播间里的销售模式与当年线下销售的模式有着承袭关系。在网络还不发达的年代,经常会出现一些推销员带着商品来上门“送爱心”,与老人唠嗑,关心老人的生活,用一些蝇头小利诱使老人高额购买他们的劣质商品,或者在大街上摆摊,设置几个“托儿”,上演一出“你争我抢”的戏码,让围观的人误以为物超所值。
“现在一些直播卖家用赠品、讲座、科普等名头来请君入瓮,使理性消费变成冲动消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生活常识上来看,这种直播间套路也并不只是某些特定人群的软肋,上当的年轻人也是有的,“不过网上层出不穷的套路,老一辈的人接触得比较少,由此相较于年轻人更容易中招。”
这些情感剧情直播间为什么会吸引人?一方面是满足了人们爱看热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有意在利用人们的善良、正义,主播们演的是假剧本,但信以为真的观众投入了真感情。主播们一声声的“家人”更是让部分情感上空虚的老人找到了情感归属感,购买就变成了群体身份认同的方式。
另一方面,亦有主播利用了部分老年人愿意“占便宜”的心理,以夸张的价格落差暗示商品超乎寻常地划算,使得对此套路没有应对经验的老年人误以为是真的划算,这种营销手段充分利用了老人对于价格的敏感心理,给出一个高的原价,再用一个低的售价,让老人产生“捡便宜”的消费心理,这种套路屡试不爽,可能也与部分老人网购经验比较匮乏有关。
对于老人来说,网络直播到底是什么?在赵伟看来,网络直播的存在或许满足了部分老人打发时间的需求,“在观看网络直播时,海量的各色商品、天花乱坠的讲解、便捷的购物体验都可能成为促成购买行为的动因。因此,即便到手的商品并不太令人满意,但是一想到购物消费时产生的新鲜、释放、兴奋的感觉,就还会想要再继续消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上瘾行为了。也正因为如此,部分不良商家也就找到了寄居的土壤。”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8-10
2024-08-10
2024-08-10
2024-08-10
2024-08-10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