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600岁的北京鼓楼火出圈 揭秘鼓楼为啥火?

发布时间:2023-03-10 15:01:03 来源: 编辑: 浏览:

继故宫之后,北京鼓楼也火出了圈,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火到什么程度?有人说只要背景有鼓楼的地方,拍照都要排队。也有人说怎么是突然呢?鼓楼不是一直都火吗?今儿咱就聊聊鼓楼究竟为啥火?

地安门外大街到鼓楼前止步,它在提醒我们,这里是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始建于1272年的鼓楼,在当时位于元大都的正中心,现在的鼓楼是明代重建的,钟楼则重建于清乾隆年间。两楼一前一后,遥相呼应,各司其职。

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形制最高的城市钟鼓楼。从20世纪20年代的老照片可以看出,鼓楼一层门洞原来可以通行。东西南北四面的坡道也自然延伸到路面上,马车和行人可以自由地穿行其中。

现在的鼓楼坐落在4米高的台基之上,楼高46.7米,砖木结构,相对魁梧些;钟楼高47.95米,砖石结构,略高一点,也显得更苗条些。

逛鼓楼必答题1:看风景需要爬多少级台阶?

有的城市钟鼓楼是钟楼、鼓楼合为一体的,还有的钟鼓楼是左右对峙的,北京钟鼓楼是前后纵置,相距有100米。从鼓楼二层的北面就能看到与之正对应的钟楼。天气晴好的日子,可以清晰地俯瞰中轴线。南面不远处可以看到景山万春亭。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鼓楼内有多少级台阶吗?

答案是60+9=69。60是古代纪年的周期,60年一个甲子,9代表九五至尊。

逛鼓楼必答题2:鼓楼有多少面鼓?  

钟鼓楼起源于汉代,史书中写道:“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到了唐代,暮鼓晨钟作为一项制度正式固定下来。

古人将黑夜分为五更,相当于从19点开始数更,至次日早晨5点止。每更次为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每晚第一次击鼓十三下作为起时,称作定更。先击鼓后撞钟,钟响城门关,交通断,称为净街。清代是第一个更次和最后一个更次击鼓撞钟,其他更次是只撞钟不击鼓。但是到乾隆年间又给改了,只报第一个更次和最后一个更次,其他更次不报。现在鼓楼每天都有击鼓表演,为游客展示古代的计时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鼓楼里有多少面鼓吗?

在清代,钟鼓楼的报时工作由銮仪卫负责。击鼓和撞钟都遵照严格的规律,原有更鼓二十五面,主鼓代表一年,位于正中央,二十四面群鼓代表二十四节气。现仅存一面大鼓原物,高2.22米,用整张特大牛皮蒙制而成。1900年被八国联军损毁,它见证了鼓楼的沧桑历史。如今陈列的更鼓是按清代尺寸仿制的。

逛鼓楼必答题3:鼓楼里有多少种计时装置?

钟楼负责报时,而计时的功能由鼓楼承担。鼓楼里展示了曾经使用的计时仪器。这件仿制的碑漏因形似石碑而得名,据传发明于唐代,它是利用铜球在管道中滚落的速度来计时。

碑内12根铜管呈Z字型首尾相接,一颗铜球从顶端滚落到底部的时间为24秒。当36个铜球滚落完毕,正好为14.4分钟,也就是古代的一刻钟。北京鼓楼的碑漏在元朝初期就已遗失。

后来鼓楼采用了更为精确的计时方法。刻漏也叫水钟、铜壶滴漏。根据水匀速流动的原理,水从高处向低处的壶滴水,当最底下水壶里滴满水,在浮力作用下,会自动触发一个机关,能够敲响铙。鼓手们听到铙响后,就击鼓定更,而钟楼上的官员听到鼓声就按规定撞钟报时。

  

铜刻漏遗失之后,鼓楼使用一些时辰香,这种香篆类计时仪器使用简单,流传更广泛。时辰香最多可以连续燃烧十多天,宋代以后广泛应用于民间,更夫报时、海上计时都依赖火钟。

 

钟鼓楼作为古都报时中心的功能虽已成为历史,但在北京中轴线上的皇家建筑里,钟鼓楼跟老百姓的关系是最密切的。钟鼓楼不仅与老百姓的距离近,也影响着每一位京城百姓的生活。

  

北京中轴线已被确定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明确规定,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的北端为钟鼓楼。

 

以前的都城中轴线多像串糖葫芦一样穿城而过,而北京中轴线的北端到钟鼓楼就结束了,可以说是中轴线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创新,让其尾端进入到市民居住的地方,这样钟鼓声便可以在胡同、四合院的上方悠悠回荡。

来源:《跟着书本去旅行》、《远方的家》、《国宝档案》等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题: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五大看点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2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去年10月草案一审稿提请审议后,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草案二审稿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明确了加强文物[详细]

2024-06-26

【文艺观潮】作者:殷昭玖(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山东省文联第二批签约艺术评论家)古装剧较以前在质量上有明显提升,此看法已渐成业界共识。前有《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详细]

2024-06-26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者:孙德宏 王杉(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编者按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讲好中国[详细]

2024-06-26

“下列哪个称呼是太原城的古称?”“记载了西周誓仪过程的青铜器是哪件?”“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器的铭文中涉及哪个人名?”……近日,山西博物院青铜大会吸引不少文物爱好者参与。报名者通过线[详细]

2024-06-26

中新网杭州6月24日电 (张斌 张若娴)日前,南宋赵伯澐的数字人身着交领莲花纹亮地纱袍、腰身微微倾斜,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眼前——这正是由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详细]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