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考古确认陕西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发布时间:2023-03-13 15:33:25 来源:来源:中新网 编辑:佚名 浏览:

中新网西安3月12日电 (记者 阿琳娜 党田野)记者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对位于洛南盆地的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确认了洛南盆地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该盆地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信息的重要地区之一,对研究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洛南夜塬遗址发掘工作照。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洛南盆地是中国旧石器遗址分布最密集、出土石制品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盆地内发现的手斧、三棱手镐、薄刃斧、大型石刀等阿舍利工业类型石器,对研究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洛南夜塬遗址第三期石制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夜塬遗址位于洛南盆地西部,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本次发掘区位于遗址东南部,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掘证实遗址地层堆积厚达24米,出土石制品12000余件,类型包括备料、石核、石片、修理工具、断块和碎屑等。

经研究分析,夜塬遗址在不晚于距今110万年前便有古人类文化遗存,当时人类的石器加工技术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工具主要为简单修理的刮削器、砍砸器等。距今约78万年至25万年前后,虽仍为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但古人类的石器技术持续进步,工具中新出现了单面修理、形态较规整的手镐。

洛南夜塬遗址第11层原位埋藏的单面修理手镐。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从距今约25万年开始,人类活动进入繁盛期,并一直延续至距今10万年左右,古人类在此期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遗物,在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继续发展的同时,新出现了形态规整、修理精细的手斧、三棱手镐、薄刃斧等具有阿舍利技术特点的工具。

洛南夜塬遗址发掘工作照。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洛南夜塬遗址第36层发现的石制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专家介绍,本次发掘出土遗物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初步构建起了洛南盆地百万年以来古人类石器技术的发展脉络。此外,本次发掘也为中国境内阿舍利技术的出现和流行时代、早期人类的迁徙扩散以及旧石器时代东西方人类文化交流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大视野新闻网讯 魏颖)近日,然益多“自然的,益处更多”品牌母公司,专注基因细胞科学的自然有益集团宣布将由诺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担任其首席科学顾[详细]

2024-06-26

“快!快!先控制,别管我...”处于狂躁期的精神障碍患者王某疯狂挥舞着菜刀和剪刀郭汉铮用尽全身力气用盾牌死死顶着因为他知道身后就是自己的战友自己必须顶住[详细]

2024-06-21

(大视野新闻网讯 杨涛)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持续深化“建设法治朔州一巾帼在行动”活动,6月14[详细]

2024-06-15

(大视野新闻网讯 杨涛)5月29日,由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联合民生智库共同主办,朔州市平鲁区白堂乡西易村改革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相关领域的二十余位专家、[详细]

2024-06-01

中新网5月29日电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表示,去年12月,生态环境部推动建立了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在西安召开首届轮值联席会议[详细]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