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21 12:04:05 来源: 编辑: 浏览:
原标题: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自然教育,为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开辟了新路径。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全面成长的主阵地,理应充分发掘自然教育的多重育人功能,将自然教育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

  全面把握自然教育的多重育人价值

   自然教育重在建立人与自然的连接,通过接近自然体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自然教育,是着眼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门必修课,具有至关重要的育人价值功能。

   自然教育是学校教育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将“人类根植于生态系统之中的观念将深入人心”列入2050年教育发展的愿景之一,强调通过教育变革,重新平衡地球作为生活的星球和独特的家园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引导青少年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珍爱自然、保护自然,联动学校课程体系,培养提升可持续理念,助力共建可持续发展未来。

   自然教育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建设者的必然要求。借助自然观察、自然体验、自然笔记、自然游戏等多种形式,自然教育拓展延伸了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路径,成为各类课程教育实践的有力补充,对于青少年生态文明理念建构、生态国情知识传授、保护自然素养实践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自然教育以其体验性、实践性等诸多特点,不仅有助于破解“自然缺失症”困境、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更成为贴近青少年需求,深化自然生态美育、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新方式、新路径。

  学校自然教育探索相对滞后

   当前,促进自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部门联合推动自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尽管国家有关部委就青少年森林研学、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依托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等制定了相关政策,广东、四川、陕西、安徽等多省由林草、教育和相关政府机构联合发布自然教育支持政策,但是总体而言,政策引导以面向社会资源整合的激励居多,就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体系融合的引导性相对偏弱,制度安排不够体系化。

   自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实现路径单一、育人实效不突出。学校的自然教育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各级学校参与自然教育实践差异性明显,自然教育在大中城市中小学有一定的覆盖面,在广大乡村学校则严重不足,无法适应全国2.56亿青少年的自然教育需求。与多样化的社会化自然教育模式相比,学校自然教育探索相对滞后,彰显学校特色的自然课程研发运用有待加强,自然教育与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文化建设等融合不足。

  推动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面向未来,积极推动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应该在强化政策引领,探索有效实践模式、促进育人融合联动上下功夫。

   多部门联动协同,开辟自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资源拓展路径。自然资源、林草管理部门应与教育部门强化联动,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引导各类自然保护地、城市公园、科普场馆、博物馆、动物园等对接学校,形成推进自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工作合力。各级学校要把握国家公园立法、湿地保护立法等新机遇,主动与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中心、湿地教育中心开展自然教育1+1合作,建设更多的优质自然教育社会课堂,丰富学校自然教育资源。

   贴近学生需求,多样化探索自然教育进课堂、进实践的新模式。各级各类学校要发挥主体作用,对接双碳战略、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要求,构建自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常态化融合机制。要立足所在区域的生态实际,结合校本特色,积极借鉴森林幼儿园、自然学校等成熟经验,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重点,实施科学性和生动性兼具的自然教育与增智树德融合计划,拓展自然教育的强体育美功能,大力开发自然教育的校本精品课程和示范教材,提升教师教育实施能力。

   注重深度融合,将自然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彰显育人实效。各级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着力挖掘不同学段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劳动课程中蕴含的自然教育融合点。结合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改进教育方式,将自然教育融入生活实践,将孩子带入自然课堂,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作者:田阳,系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原标题:中泰音乐家奏响2024“欢乐春节”序曲图为音乐会现场。王思成供图1月14日下午,泰国玛希隆王子音乐厅内丝弦袅袅,筝韵悠扬。由泰国玛希隆大学音乐学院与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合作举办的“欢庆[详细]

2024-01-19

原标题:AI代写论文现象如何科学治理“太不像话了!学生用人工智能生成的期末论文糊弄我。”近日,上海某高校教师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遇到的新难题――一些想偷懒的学生开始用人工智能技术完[详细]

2024-01-19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郝孟佳)16日,“美美与共”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度美育教学成果展在五棵松校区开幕,多位艺术名家出席活动,对未来开展美育工作提出建议。1月16日,“美美与共”国家开放大学2[详细]

2024-01-19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李依环)据华中农业大学消息,近日,有学生实名举报该校某导师学术造假。16日晚,该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发布通报称,学院关注到网上关于教师黄某某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举报信[详细]

2024-01-19

原标题:“助力乡村振兴出版计划”百种图书正式发布 “助力乡村振兴出版计划”百种图书日前正式发布。“助力乡村振兴出版计划”是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主持谋划、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实施[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