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土专家”显神通
讲述人: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忠庄街道农民 王钦学
遵义市红花岗区是辣椒之乡,我们的朝天椒远销国内外。今年我们种植了3万亩辣椒,主推的是遵辣9号、朝天椒8号和卓椒8号三个品种。虽然种子和肥料年前都已配备到位,可有的农民因为没有得到技术指导,心里没底。立春后,农技站的科技人员就和我们这些农民“土专家”一起,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群众搞好春耕春管,为今年的大丰收打基础。
我种蔬菜已经有30多年了,乡亲们都说我是“田秀才”“菜把式”。其实,我这些经验都是慢慢总结摸索出来的。我边看书,边跟农技师学。也曾失败过,但我从不气馁,一次次跌倒,再一次次爬起来。这些年,在农技部门的组织下,我和农技人员走村入户,将自己的经验无偿传授给乡亲们。
有些群众在育苗的时候,把肥料掺在营养土里,误以为这样能让地力更足。其实这样做容易造成土壤营养过剩、浓度过高,很容易“烧苗”。我们抢在大家育苗之前,挨家挨户普及农技知识,把常见的错误做法制成宣传图发给大家;反复跟他们讲解育苗的关键是控制温度、湿度,这样育出来的苗才壮。群众很感谢我们,都说:“种田顶呱呱,得靠‘土专家’。”
我们因地制宜,给每个村子制定了个性化的方案。在勤乐村马坎组,我给大家讲漂盘育苗技术,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技术,能避免“倒春寒”和春旱灾对辣椒苗的伤害,保证苗床温度湿度。讲完之后,有的村民恍然大悟,有的还有疑问,围着我问这问那,我就一遍遍讲,直到大家都学会了为止。
在大窝村水库组半坎辣椒育苗基地里,我们通过“实地讲解+现场观摩操作”的方式,着重对辣椒育苗的苗床管理和病虫害预防措施进行深度培训,做到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土地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种好地是我们的本分。听到总书记讲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打心底里佩服,说到我们农民的心坎上了。贵州山多,土地金贵,过去看到大片撂荒地,我这心里真慌!这十年不一样了,不仅田地都种上了粮和菜,复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多。不过问题又来了,现在返乡的年轻人很多都不会种田了,我们积累的这些经验得传给他们。不过我有信心,因为年轻人学新技术学得快,说不定过几年我们还得跟他们学哩!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我们这些“土专家”正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寻找“接班人”,在强化产业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让乡村本土人才茁壮成长。我们还积极搭建乡村讲堂、田间课堂、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在线培训等平台,为广大农民送去先进技术和理念。(光明日报记者吕慎、陈冠合采访整理)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2024-01-19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