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越是逆风而行 越要扩大开放

发布时间:2023-03-28 12:50:06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3月25日-27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京举行。时隔三年,这一拥有20多年历史的论坛首次恢复线下,也意味着众多的全球工商界领袖将密集访华。

  库克现身三里屯苹果店,引来众人围观;辉瑞CEO艾伯乐表示,到2025年,辉瑞将向中国提交至少12项创新药申请,都成为外企拥抱中国市场的生动写照。

  这场论坛聚集的高人气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艾伯乐、库克这些全球化企业的CEO们,在中国感受到的宾至如归的友好气氛,实则来自中国市场强大的吸引力。

  “就我了解,前来参会的各国企业家争先恐后。”前不久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外交部部长秦刚曾这样“预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筹备情况。

  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水乳交融,互为一体。对于全球化企业而言,中国市场是转型和创新的新引擎。

  除了积极“引进来”,中国还要更好地“走出去”,让企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抓住两种资源,做大蛋糕,互利共赢。

  对于中国人来说,开放的价值不言而喻。市场化、全球化、现代化的深刻进程,激发出中国市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中国打开大门欢迎来自世界的建设者和投资人,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已是全社会共识。

  高水平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必由之路。资本、人才、知识等生产要素存在历史短板,而通过对内改革提高生产效率,对外开放去争取、整合全球资源,便是最好的选择。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中国将不断为世界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为企业创造合作机遇,使全球共享中国的发展机会。

  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中国的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在举行发展高层论坛之际,一家全球化的中国企业CEO在美的遭遇却是天壤之别。TikTok在大洋彼岸被美国议员围追堵截,这是第一次有来自中国科技公司的CEO面对美国会质询。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逆流,让企业坐立难安,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全球刚刚走出新冠疫情的阴霾,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危机和挑战。

  经济复苏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谈何容易。“欲加之罪”“限制出口”“将供应链搬出中国”的论调最终害人害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宣示了坚持对外开放国策、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

  封闭的国家没有前途,封闭的市场没有未来。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没有只求自保,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越是要保持改革开放的定力和决心。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