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博鳌时刻:正视现实 充满信心 共同应对“两链”变局

发布时间:2023-03-30 17:55:44 来源: 编辑:佚名 浏览:

  来源:《北京周报》 作者:陶子惠

  在不确定性突出的当下,世界产业链和供应链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3月28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分论坛,与会专家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的新格局、新形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专家一致表示,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协调,维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今年是新冠疫情后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首次恢复线下举行,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参会。今年年会的主题是“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面对不确定性,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冯波在分论坛上表示,要通过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应对受疫情和国际政治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出现的新调整;国际社会也要加强协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然是链条,大家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冯波解释道,“既然现在是全球化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产生了危机或出现了问题,应该全球的所有国家都来共同解决,通过协作的方式,不能采用断链、脱钩的方式。”

  近年来, 一方面,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力图重振本国制造业,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企业回流。这些国家通过法律规定、经济补贴以及政治手段,促使本国企业加大对本国投资,使得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本土化”或“本国化”趋势。另一方面,以越南、印度为代表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凭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以及优惠的引资政策,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导致部分在华外资企业将工厂从中国转向越南、印度等国家。

  鉴于此,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新的地缘政治变化已是全球面临的现实,企业多元化多国化的做法是合理的。但同时也需要合理评估风险,比如需要考量现实中究竟有多少企业把业务迁出了中国。“目前看来,按中国经济的比例和贸易体量来说,迁出的部分仍是相对较少的。”同时姚洋认为,这对中国来说可能反而是件好事,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已经升级了。

  有变化,也有不变。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一带一路”倡议研究专家贝哲民亦看好中国继续保持全球制造枢纽地位。他认为,东南亚地区需要10年以上时间才可能成长为中国这样的制造业中心,欧洲和北美则需要更多时间。 贝哲民还指出,提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并非只有单一答案,在全球经济尤其是多边层面上各方都紧密相连,这才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中国引领世界的生产,美国的企业可以在中国的制造业中进行投资,或者在印度或在印尼或在越南,这都是有可能的,本质就在于商业合作要确保这是一个共赢的模式,在全球的经济中尤其是在多边层面上这是紧密联系的。”他补充道。

  谈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新变化时,博鳌亚洲论坛咨委、澳门特区政府前经济财政司司长、博鳌亚洲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委员会主席梁维特认为,毫无疑问,中国和亚洲是供应链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把中国、亚洲还有东南亚看作一个整体的话,其实什么也没有变。”

  这对东盟、印度还有其他一些周边的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也许是个福音,姚洋亦是表示赞同。

  在同日上午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新闻发布会暨旗舰报告发布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副校长林桂军也表示,亚洲外商直接投资与资产组合投资持续增长,2021年亚洲外商直接投资对自身的依存度指数接近60%,尽管低于2020年的65%,但显著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的44.78%。同时,林桂军对《北京周报》记者表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生效有助于亚洲经济体进一步提升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有效地增加了全球价值链,林桂军告诉记者。

  芬坎蒂尼集团亚太区负责人兼中国区执行总裁费里也在论坛现场分享几个数字:作为全球最大的造船企业之一,芬坎蒂尼集团的邮轮行业在新冠之前,大概有三千万的客户;其在美国的市场最大,在3.5亿人口中有3%的人坐过芬坎蒂尼的邮轮;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该集团邮轮行业的第二大市场,有250万人。在费里看来,中国有十四亿人,如果芬坎蒂尼用在美国的客户比例计算其在中国的市场潜能,中国潜在客户是非常巨大的。按照新冠之前的正常增长速度来算,中国在十到二十年就会成为最大的邮轮市场,中国的市场规模无法忽视,他总结道。

  此外,费里在分论坛上还对《北京周报》记者表示,中国和欧洲可以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更多深入合作,双方在造船业、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尤其大有可为。

声明

  一、本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二、标注《大视野新闻网》来源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来源及作者。

  三、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阅读

  1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出炉。从“账面”“市面”“资金面”“政策面”四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动力不断增强。  账面:收入增长 支出有力  财政是国家的“钱袋[详细]

2024-01-19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1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日前撰文指出,要深刻把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详细]

2024-01-19

  近日,多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江苏和浙江第三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均超过2000元。  专家表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有利于分配结构的调整,对劳动者的利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随着最低工资[详细]

2024-01-19

  春运即将开启,这是中国交通运输的又一次“大考”,今年春运期间,预期将出现客运“超大流量”。同时,开年以来,铁路、民航、物流快递等产业也都显示出活力,从诸多“流动的指标”可以看出,中国经[详细]

2024-01-19

  2023年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揭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详细]

2024-01-19